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安安大安“安家记”:她为非遗安一个家,也为文化安一个家
2019年06月24日 08:26:10 来源: 温州网 陆剑于 周汉祥 郭乐燕 陈祥磊

  夏安安和来自杭州的艺术家高斌在讨论土陶的彩绘。陆剑于摄

  温州网讯 夏安安在大安乡工作的这几年,平均每一天就要到大丘坪村走一趟,长年如此,她把这里当成乡政府之外的另一个“办公”场所。

  大安是个极小的乡,即便放到泰顺这样的山区,也是小的。

  总面积26.7平方公里,不足万人,因此,2011年撤扩并时,大安撤乡并入三魁镇。直到2016年,又从三魁“独立”出来,重新恢复一个乡的建制。

  安安就是此时从县政协调到大安履新的,职务:大安乡宣传委员。

  文化挖掘的“安”得其所

  宣传委员的职责,和文化密不可分,而大丘坪村,是大安文化的核心,这就是安安频频奔走在大丘坪村的缘由。

  大安不大,可文化资源、尤其是非遗资源却十分丰富:药发木偶、龙凤狮子灯、提线木偶、篾艺、米塑、手工制陶、草鞋等8项国家级、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缀其间。

  在恢复建制乡之前,好些非遗项目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逐渐沉寂在乡野里,不少已经变得籍籍无名,甚至濒临消失。

  来到大安之后,安安把对非遗的挖掘整理,当成日常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项工作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事实上,明确非遗名录、项目分布,掌握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群体结构,评估项目潜在价值,谋划如何提升影响力等等,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一些非遗项目后继乏人,传承人善于操作而不擅于表述,靠的是口传心授,一旦没有师承关系的建立,完整保留并传续未来,就有相当大的难度。

  来到大安并将非遗项目的发扬光大当成一份事业后,安安就下了“安家”的决心——让每一项非遗都适得其所。

  此时大安的非遗项目,并没有明确的分布图,一些大型项目也缺乏相应的场所而难以操作。当然,大安非遗传承最大的短板,还是传承人作为非遗最重要的技艺支撑,普遍存在的“上气不接下气”的问题。为此,她组织开展了“寻找大安民间艺人”“探寻大安文化”等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拍摄记录等方式,建立了大安文化人才库、非遗项目资料库等,不仅集结了一大批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也集齐了详实珍贵的影像资料,确保非遗传承不断层。

  但安安更加看中的,还是传承人的“出山”和技艺团队的合理构成。经过几年努力,人才“断层”的问题在慢慢缓解。如今,大安县级以上的非遗传承人达到13位,其中国家级1位,省级两位。比如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药发木偶,不仅有国家级的传承人周尔禄,还有省级传承人王细荣、市级传承人周祖余,如此的梯队结构,让这门技艺有了最基础的保障。

  如今的大安,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非遗大乡。村村有非遗,如大丘坪的土陶、下塔村的米塑、大洋村的药发木偶等,这些非遗传承让一个小乡熠熠生辉,更是创造条件,为大安打造出非遗特色园以及米塑馆、非遗馆、龙窑等文化新地标。

  市场化运作的“安”身立命

  高斌从杭州来到大丘坪落户,不是偶然的,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看中的,是大丘坪土陶业已形成的规模,以及非遗市场化的前景,当然,还有当地的盛情邀约。

  大丘坪是土陶村,可以说是目前大安最具完整产业链的非遗项目。这其中,安安的感受最深,她以市场化带动非遗产业化的设想,也在这里慢慢变成实现。

  在大安多年挖掘非遗的实践,让安安明白一个道理,非遗项目一旦“无利可图”,参与者就缺乏积极性,积极性缺失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弃非遗如敝屣,传统项目因此变得一文不名。

  而这些年,大安在非遗市场化、以市场“养活”非遗方面所做的探索,正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合作社运营非遗传承、非遗体验项目,大安成为全国非遗保护的第一例。该做法简而言之,即在土陶文化产业项目运营过程中,促成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入股、农户以资金和古民居入股、传承人以制陶技艺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这种依托合作社运营传承项目的模式,既让传承人安心手艺、增加收入,又激励全村上下专注于项目推进,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和增加村集体收入。

  全省首创非遗体验旅游节(目前第二届正在筹备中)、建立全市首批非遗体验基地,实现“非遗传承”到“非遗体验”的转变,目前,前来土陶文化村、米塑馆学艺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仅土陶文化村2018年,就接待当地群众和游客5万多人次,这里还举办了制陶培训26期、大型民俗活动9场次。

  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资本”,则带动文旅融合发展。合作社虽然资源不缺、技艺不缺,但普遍缺乏先进经营理念和运营思路,为此,大安对原有合作社进行升级,牵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委托其运营非遗体验基地,不仅用工商资本将基地硬件进行改造,还引进画陶、文创等辐射产业,接洽夏令营、研学、旅行社等团体,最终让合作社成员安心做政策处理、环境整治和非遗技艺传授,其他的运作,交给专业机构。

  市场化的运作,给了非遗以极大的生存空间,如今,更多的非遗项目在大安安身立命。而大安也借助非遗这个主题,跨越行政区域,与西旸共建“大安西旸土陶·飞行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安境内以非遗为主题,辐射5个村,涉及大丘坪美丽乡村样板村创建、土陶创业园、美丽庭院、非遗楼等项目10个,总投入3540万元。

  安安说,大安和泰顺一样,是个有文化的地方,但也出现了断层,自己在大安“安家”,其实是想为非遗安一个家,为文化安一个家,更为未来安一个家!

  记者手记

  文化守护的个体自觉

  在泰顺采访,随处可以拾遗“文化”。

  所谓“拾遗”,就是这里的文化散落一地,信手拈来,都有考量价值。这样的感受,首先基于泰顺文化的丰富和多元,泰顺上下三千年,文化传承自然是极为厚实的;其次是传承的断层,缺少串接,便也缺乏整体的效应,只能是“拾遗”了。

  泰顺曾经有很多古——古廊桥、古民居、古树、古道、古习俗等等,现在固然还有在,但其中不少已经消失了,这是十分可惜的。为什么会消失?说到底就是“利益”问题。谁应该成为守护者?谁应该成为保护主体?守护者和保护主体要付出多少利益、或者说能得到什么利益?这都将决定文化存废的程度。

  无论政府还是百姓,对文化呵护的认同自不待言。但是,认同与实施是不同的概念。作为一度贫困的地区,一旦文化不能产生效益,不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其前景就可以预料。如今,百姓富裕了,政府有钱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理应成为一种常态。而建立这个常态的基本要素,就是个体的自觉,这个“个体”,不只是技艺的拥有者,还包括“安安”这样的执政者和政策的实施者,只有上下编制成保护网,文化延续,才会有自己的襁褓。

  文化守护,每个人都不能、也难以置身事外。

标签: 文化;市场化;技艺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安安大安“安家记”:她为非遗安一个家,也为文化安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