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籀园学子关注失智老人 自编自导自演《记得》
2019年07月04日 08:30:54 来源: 温州网 记者 张新彤 谢树华 郑鹏

《记得》一幕

观众拍照记录《记得》

学生们制作的帆布袋、贺卡等文创纪念品。

  “从小外公就是我心中的大英雄,他扛起家里所有重担。但是,现在事情不太一样了。”这是一个关于失智老人的家庭故事,这是一段围绕祖孙三代的亲情纠葛,这是一部让人哽咽的催泪舞台剧,这更是一群小戏剧迷的心血结晶……

  由温州市籀园小学童梦戏剧社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记得》昨晚上演第三场。所有观众都购票观看演出,三场演出共5000多元的门票收入将全部捐给“星星的孩子”。

  关注身边人,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

  《记得》讲述的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外公罹患失智症后,以往和谐的家庭生活被打破。

  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童梦戏剧社指导老师张玲琳和社员黄妙菡同学的经历。

  “我的曾祖母就是一位失智老人,我小时候她常带我出去玩。但是,她失智后就不认识我了。”黄妙菡说,希望以温暖幽默的方式讲述失智老人家庭的真实状况,通过舞台剧传达一种“家的力量”——在挫折面前,家人仍然团结在一起,彼此扶持。

  这部剧的创作队伍是22名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分别担当编剧、导演、灯光、音效、演员、剧务等。

  导演助理、主演刘若谷说:“从去年底到现在,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都要排练两个多小时,不断修改台词和动作。”

  同学们为这部剧付出了很多,就拿扮演“失智爷爷”的郑迁硕来说,他在4月得了水痘,一周不能上学,“我们想了个办法,排练时,通过手机视频连线,在家里远程参加。”

  剧中本来有一段“被妈妈扇耳光”的戏。“最初计划假打,担心效果不好,我就和同学商量让她真打,结果把我疼哭了。”黄妙菡说,排练时,她的妈妈在台下几乎尖叫出声。之后,他们就把“扇耳光”的戏改成了“打肩膀”。

  演着演着明白了一些事,他们因剧而变

  “以前觉得爷爷唠叨,演过这个剧后,觉得以前没有理解他们。现在,我学会了积极地和他们沟通。”黄妙菡说起参演收获。

  “我妈妈工作非常忙,以前,她忙的时候,我也会要求她帮我做事。这次,我演过妈妈后,才了解到大人有这么多无奈,这么辛苦。”演员刘若谷这样说。

  昨晚,30多位家长、孩子观看了演出。演员们自弹自唱歌曲,将现场氛围推上高潮。走失的外公被找到的那一幕,让观众席上的不少家长抹起了眼泪。

  “非常贴近生活,很多情节就来自身边,特别有现实意义。”杜先生带着上四年级的儿子来看,希望他通过话剧学会更加关心家里的老人。“演得很用心,三代人的亲情和面临的无奈,让人特别有感触。”潘女士这样点评。

  演出门票收入将全部捐给“星星的孩子”

  演出结束后,学生们将亲手制作的帆布袋、贺卡等文创产品送给观众留念。连同此前两场演出,他们共筹得门票收入5000余元,这些钱将全部捐给由鹿城区慈善总会发起的“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项目。

  这其实是童梦戏剧社的一项传统,他们已经连续4年义演义卖为“星星的孩子”募捐。

  籀园小学童梦戏剧社成立已有6年,是该校最受学生喜爱的社团之一。戏剧社的张玲琳是一位音乐老师,为给孩子们更专业的指导,她曾多次赴京沪等地进修话剧。过去大半年,她都在放学后陪孩子们排练《记得》。

  戏剧社选送的节目曾获省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等荣誉。今年8月,社员们还将作为全国选拔出的3支队伍之一,应邀赴英国参加“蓝斗篷”创意戏剧国际照片“戏剧盛夏”活动展演。

  “很多家长在观看后都被深深打动,而对参与演出的孩子来说,同样是一次真切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对家庭、亲情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籀园小学校长金子翔说,孩子们全程参与了剧本的修改、完善,再到排练、演出,这段经历伴随着他们生命的成长、人格的完善。

  金子翔介绍,籀园小学目前设有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学院、少年体学院和少年新闻学院等五大学院,包含戏剧社在内的社团活动项目多达60多项,“如同今晚的话剧演出,社团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发展他们的兴趣,展现他们的才艺,成为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


标签: 戏剧;孩子;演出;舞台剧;排练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籀园学子关注失智老人 自编自导自演《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