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之江春意浓 人勤气象新
2017年02月04日 06:25:02 来源: 浙江在线 全琳珉等

  编者按: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山区、偏远地区的发展是难点,也是重点。本网今起推出“走山乡  看转型”系列报道,关注我省山区、偏远地区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高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道路上大步前进的创新做法和成就经验,敬请关注。

  淳安环湖绿道串起乡村游

  浙江在线2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全琳珉 通讯员 段志荣) 一个橘子也能看出一个地方的大变化,记者日前在淳安县界首乡玛璜村就感受到了一回。

  行驶在淳安县环湖绿道千汾线,一座座有着卡通风格外墙的民房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这便是玛璜村。几年前,当地新建了这个全新的村落,让散居在另一偏远地方的村民集聚到这里。显然,这些色彩艳丽的民房成了当地吸引游客的招牌。记者走进玛璜村,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起了民宿。

  到村民家走走,记者发现,让玛璜村村民骄傲的不仅是民房的建筑风格,更是橘子的名声。

  周大姐一家每年都要收获几万斤橘子。这一天她和往常一样与丈夫在马路边摆摊做买卖。“一天最高可以卖五千块,现在库存已经不多啦。”周大姐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想来生意十分红火。

  当看到这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几年前,玛璜村的橘子最高只能卖到两毛钱一斤,村民一年加起来也就能卖两三千元。

  “基本上就是几个外地人拉个小货车过来收橘子。那时候我们不住在这里,这条公路也还没有修好,去镇上要花5个多小时坐船,价格低也没办法。”说起之前的生活,玛璜村文化员王心兰不胜唏嘘。

  如今来这里的游客多了,橘子价格水涨船高,如今玛璜村橘子最高可以卖到五元钱一斤,有的村民一年光卖橘子就可以收入十几万元。

  起变化的原因就是记者经过的这条公路。这条千汾线是淳安县环湖绿道的一部分。在和村民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千岛湖的旅游产业虽然一直较具活力,但是被湖隔离的周边乡镇,却难以分享到旅游发展红利。铺就环湖绿道,是当地全力推进“全县景区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这些绿道看起来就是一条条普通的马路,其实它把旁边的景区、农家乐、果园等都串连在一起,让游客可以去得了、找得到。游客多了,那么周边的老百姓也就可以因此增收致富。”淳安县乡村旅游管理中心主任王湖州向记者解释了绿道的运营思路。几年来,淳安县共投资16亿元,建成绿道300余公里,其中环湖绿道140公里、城市绿道35公里、乡村绿道150公里。

  这些绿道建成后,淳安乡村旅游发展更添动力,农民收入更是噌噌往上涨。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淳安共接待绿道骑行游客达8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52.6%。2016年,淳安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110元。

  “让游客住下来,把产品带出去,使农民富起来”。绿道为淳安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绿道沿线已形成自驾游、骑行游、休闲游、采摘游、登山游、露营游、度假游等多个深度乡村旅游项目。随着总投资4000万元的5条绿道网支线项目的全面建设,淳安将出现更多绿道驿站、景区、特色民宿和户外运动基地。

  清河道美家园

2.png

  浙江在线2月4日讯 (县委报道组 谭云俸 张泽民) 2月3日,长兴县水口乡江排村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20余人对全长8公里的核心河道进行清理,确保河道干净整洁,改善村庄环境卫生。  

  奉化农家院里春来早

  浙江在线宁波2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吴晓鹏 通讯员 徐华良 严世君)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期间,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种粮大户吴世良几乎天天在农机房里维修、调试农业机械,提前做好备耕工作。2月3日,记者来到他家跟他聊起了种粮。

  吴世良去年承包农田1200亩,除去各种种粮补贴和农业保险赔偿,种粮净收入30多万元。他创办的奉鄞农机专业合作社无论是农机档次,还是数量规模,均在全区首屈一指。

  “去年,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种粮大户不但有钱可赚,还感到种粮很光荣。”吴世良边修拖拉机边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吴世良承包农田1270亩左右,小麦就有800亩,目前长势喜人。正月初八,6名外地帮工从老家回来后,将对小麦再施肥一次。吴世良底气十足地说:“在拥有插秧机4台、烘干机7台、收割机2台、拖拉机4台的基础上,今年有条件的话再购买一台先进的植保飞机,聘请季节性和常年帮工10多名。为提高农机利用率,今年我还打算为周边种粮大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目前已备足早稻良种5000公斤,实行大棚育秧。”

  说话间,奉化首席粮油推广专家刘开贤来到吴世良家,为他安排好全年粮食种植布局,一再叮嘱他依靠科技创新,推广良种良法,主攻单产,降低种粮成本,努力提高种粮效益。吴世良连连点头。

  眼下,吴世良正在筹集资金,计划再购买一批化肥和抛秧盘,为春耕打好基础。

  庆元山乡老人喜增收

  浙江在线庆元2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聂伟霞 县委报道组 陈传敏) 2月3日清晨,太阳悄悄爬上山岗,青山环抱的庆元县张村乡蔡川村,已是炊烟袅袅。

  “收鸡啦,收鸭啦……”洪亮的吆喝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当天,是庆元美丽村菇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支全与村里老人约定收购鸡鸭的日子。

  老人们背着装满鸡鸭的竹笼子,陆续来到村服务中心门口。“伙翠阿姨,3只鸭子共900元,你看下钱有没有数错”、“吴爷爷,这几只鸡养得真不错,今年再认购一批哈”……一到村服务中心门口,陈支全便忙开了。

  “不出家门就能赚9900多元,这个年过得真有滋味。”数着陈支全递来的一大沓钱,62岁的范宗定特别开心。

  范宗定的3个子女长期外出打工,留下两位老人独守山村。平时,夫妻俩靠种田过日子,生活拮据。据统计,在张村乡,像范宗定这样的家庭共有89户。

  改变,从2016年开始。大学毕业、在杭从事电商的陈支全回到蔡川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网上卖农产品。当他看到家乡老人的生活状况后,很想为老人们做点什么。

  “互联网+留守鸡鸭”计划,在他的脑海里悄然形成。2016年5月,在张村乡干部的支持下,陈支全免费发放鸡鸭幼苗给老人,并和他们签订回购协议。同时,张村乡还成立由年轻乡镇干部组成的“8090联盟”,全程协助指导,负责后期配送,保障鸡鸭品质。

  “自从开始养鸡鸭,我觉得生活过得很充实。”范宗定一口气认养了33只鸭、6只鸡,当起“鸭司令”的他,觉得自己有了一份事业,干劲十足。“今年我准备多养点蛋鸡,专门卖鸡蛋。”下吴坑村陈鲁智老人说。

  对于鸡鸭的销路,陈支全一点也不担心。“现在,庆元土鸡土鸭是网络上的‘抢手货’,深受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客户欢迎。”他说,这些鸡鸭吃的都是稻谷、玉米等,健康安全又美味。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他的淘宝店共通过销售“留守鸡鸭”,帮助张村乡老人增收近4万元。

  河南小伙宁波找工作

  浙江在线宁波2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段琼蕾 通讯员 张淼) 2月3日上午,河南小伙杨威震拖着行李箱走进中国宁波人才市场时,并没想到5分钟后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获得一个工作机会,而这个机会与他之前的技工经历有关。

  这一天,宁波节后首场招聘会——劳务技工专场招聘会在宁波人才市场举行,60余家本地企业推出320余个岗位,需人才近1500名。近350名求职者进场应聘。

  25岁的杨威震当天刚坐车从老家河南商丘赶到宁波,一下大巴就直奔人才市场。杨威震大专学历,毕业后曾在江苏一家电子厂干了3年的一线技术工作,今年想换个城市闯闯,对新工作的要求是企业有发展前景,关键是能学到新东西。对于报酬,他的要求并不高。

  在市场里,记者正与杨威震聊着,身边一个摊位突然站起一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面带笑容地对杨威震说:“我是宁波向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孔微,企业是做智能家居的,刚才听你的自我介绍,你应该挺符合我们对一线技术员的要求,要不要深入谈谈?”

  杨威震略带惊讶地笑了。这个第一次来宁波的小伙子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工作。两人细聊后约好了去企业的时间。这么快就找到了合适人选,孔微也颇为高兴。事实上,杨威震就是公司要找的人,最让她满意的是小伙子并未把薪资放在第一位,“这说明他心态不错。”

  “向往智能”这次推出了9个岗位,招聘的人数并不多,即使是最多的普工岗位,也只招10人。孔微说,公司现在实行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作业,需要更多的是懂操作懂技术的人。

  在招聘会现场走了一圈,记者发现以往动辄招聘500人的“招聘大户”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多数企业在招聘简章上纷纷注明一个具体的技术性岗位或管理岗位只需一人,而普工的需求也大多在20人以下。

  当天的这场招聘会只是预热,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50场招聘会将在这个人才市场先后举行。这当中包括10场劳务技工专场招聘会和13场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对于技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渴求程度,也可以看出这座城市在智能制造上的雄心。

  上城区百年古井获新生

  浙江在线杭州2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在江南的市井生活中,井有着特殊的意义。一眼水井,不仅是周边居民洗衣、做饭的日常水源,更是街坊们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

  杭州是一个多井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老井被拆除、填埋,剩下的水井因水质污染、无人维护等问题,淤积损毁、浑浊不堪,几乎废弃。

  2月3日,记者在上城区紫阳街道却发现,这里20多口百年以上历史的老井,乘着“五水共治”的东风,修缮整治重获新生,古井的水质改善了,“饮井水处话家常”的美好记忆又回来了。

  正月初七,紫阳街道太庙社区的民间井长邵有财,早早就来到小区里的瑞石四眼井边,打起一桶井水,查看水质。

  “井水好着呢,来晚了洗衣位都抢不到啦。”比“邵井长”更早到的是街坊王女士和李女士,满满两大桶衣服已经快洗完了。

  邵有财从小在瑞石四眼井边长大,得知200多年历史的瑞石四眼井要全面整治、招聘民间井长,年近六旬的他第一个报名参加。

  鸡年新春,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邵有财每天都要到井边转转。

  “这些年四眼井井水水质改善很不容易,需要大家一起来关注、呵护。”邵有财回忆道,“2015年开展整治前,四眼井基本已经废弃了,井底有淤泥青苔,地下水水质也很差。”

  2015年上城区组织人员对水井做了清淤,并在井底重新铺设了鹅卵石,古井的青石板地面也做了除草平整。为了方便周边居民洗衣服,井外还增加了两排洗衣板,同时铺设了雨污分流的管道,洗衣废水直接进入污水管网。

  “别看这口小水井,联通的可是城隍山上的泉水。”邵有财指着清澈的井水说,瑞石四眼井的水质这两年一年比一年好,说明古井周边整体水系的水质在变好。环保部门曾经对瑞石四眼井的水质做过检测,主要水质指标类比地表水水质标准,可以达到Ⅲ类以上。

  据了解,在上城区,像瑞石四眼井这样的水井共有156口,其中52口为百年以上的古井。为此,上城区出台了《上城区水井长效养护、管理实施意见》,按照“一井一方案”进行养护。上城区还建立了古井长效管理机制。社区井长、民间井长对养护古井每周至少巡查一次;井底清淤每年不少于一次;井圈、洗衣台、坐凳、铭牌、汲水设施等设施保养每年不少于2次。同时,各水井的养护情况都有记录存档。

  德清“捻泥王”重现水乡


3.png

  湿地捻泥王挑战赛决赛现场。 记者 李世超 摄

  浙江在线德清2月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孟琳 李世超 通讯员 王力中) 2月3日下午,德清下渚湖湿地边,战鼓擂响,彩旗飘扬,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德清县首届“湿地捻泥王挑战赛”的群众,已经把沿岸挤得满满当当,一场热火朝天的清淤治污英雄会拉开大幕。

  捻河泥是德清当地传统的河道清淤方式,既可以给河道“清肠”保护水质,又可积有机肥还田。下午2时多,裁判一声哨响,原本静静漂浮于河面的17条小船顿时忙碌起来。只见捻泥高手们抄起竹竿,麻利地捆扎好网兜,直插水中,手腕一转,两根竹竿间的网内已沾满污泥,现场瞬间沸腾!“这手脚真麻利!”“3号厉害,三两下淤泥已经半船了。”水面上选手干得热火朝天,岸边围观的群众看得起劲,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又一声哨响,选手们收起竹竿迅速向岸边靠拢。裁判们上船,根据各位选手捻泥量的多少进行排名,前7名的选手将进入决赛。

  决赛缩短至3分钟。“快!谁速度快,捻得泥多,谁就是捻泥王!”岸上的群众喊道。不一会儿,7位选手的船舱中已经堆满了淤泥,满载而归。随着裁判的测量结果揭晓,捻泥王出炉!获得本届“湿地捻泥王挑战赛”冠军的是下渚湖街道沿河村村民钱水根。钱水根从小在下渚湖边长大,15岁就在河里捻泥。他自豪地说:“底子好!”

  德清县治水办主任宋文金说,过去捻泥是肥桑壮田的重要方式,而今这场捻泥竞技大赛是生态治水的直观展示。德清传承治水传统和精神,全民治水、生态治水,连续两年获得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

标签: 橘子;浙江;古井;宁波;淳安县;水井;张村乡;水质;绿道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20441342040638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