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从《百鸟朝凤》想到的
2017年04月10日 05:43:23 来源: 浙江在线 诸葛隽

  一部电影《百鸟朝凤》淳朴隽永,撼动人心。我是带着读初中的孩子去影院观看的,原本是为了让他励志而去,结果是我从头至尾眼噙泪水,全身心沉浸在故事营造的氛围里。电影看了已经有半年了,但我时时回想,久久难忘。

  老戏骨陶泽如塑造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唢呐匠形象,在传统秩序分崩离析的农村,在心浮气躁的当下,唢呐艺术在艰难生存,徒弟天鸣信守誓言,没有出门寻求更赚钱的生计,坚持在黄河岸芦苇荡旁吹着唢呐,坚忍执着,令人动容。

  片中几句台词,直逼人心,“唢呐离口不离手”“唢呐是要吹到骨头缝里去的”“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对自己的工作心存敬畏,一丝不苟,不受外界干扰,把作品当作自己生命的延伸,在工作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乐趣。不是每个人都要做个匠人,但工匠精神是每个领域都亟需的。

  在过去,各行各业的匠人严谨自律,有个词叫“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匠的名字刻在他的产品里,执行终身责任制。比如,宋代温州漆器闻名全国,北宋开封府、南宋临安府都有温州人开的漆器杂货铺,漆器内壁上刻着“戊申温州孔三叔上牢”“丁丑温州汪明造”,上牢即是上等的牢固,是匠人的一种承诺。

  让人遗憾的是,传统手工业社会形成的工匠精神,到了现代传承甚少,滚滚红尘中工匠精神离我们渐行渐远。

  反思原因,我觉得首先是“学而优则仕”的大文化传统,对工匠历来是很轻视的,匠人的社会地位不高,传统文化崇尚的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即便到了现在,有哪个孩子的家长希望孩子读个技校而不是去读本科呢?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对传统价值观进行纠偏,需要国家最高层面的大力鼓励和实质性的长期激励,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才能慢慢重塑。

  其次是短缺经济及计划体制的腐蚀。物资匮乏的年代商品凭票供应或开后门,垄断经营者一副爱买不买的心理,那么何必去精益求精改善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国已经过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因此发扬光大传统的工匠精神、追求中高端的转型升级很有必要,我们应该从追求物美价廉到质优价高转变,视消费者为上帝,精耕细作讲品牌拼服务。

  再者,对浙江而言,随机应变的小文化传统使得工匠精神退化为山寨精神和拿来主义。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新浙商的成功经验时,我们往往会说,崇尚事功、因势利导的浙江传统文化是浙江经济崛起的基础。“大禹治水,因势利导”、“务实功利”的浙江文化确实引领浙商群体成为改革开放前面三十年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商帮,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现在,浙江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后G20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时代对浙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人的肩上有了更重的使命,那么也就要有更多的担当。此时,浙江人擅长的什么“小商品”“小市场”“小金融”“短平快”“船小好调头”都不够了。说实在的,浙江人身上有太多见机行事的取巧,缺乏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雅量。所以,对浙江人来讲,我们要对本土传统文化进行一个反思和扬弃,积蓄耐力和定力,增加涵养,学习包容外地以及外国文化的优点,结合自身的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气质,争取更大成功。

标签: 工匠;唢呐;匠人;浙江人;漆器;浙江;工匠精神;改革开放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