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杨梅③·风尘之味
怎么跟老外解释“慈溪荸荠种”杨梅?
这是二十年前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杨梅种植大户茅春苗纠结的事,全球90%的杨梅产在中国,若卖给老外,肯定稀罕价高!
不过,当地梅农笑话茅春苗异想开天,杨梅出了名的娇气,新鲜采摘下来放不过一日,行话说“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若遇雨后杨梅,放到第二天已吃不得了。
当年茅春苗琢磨的杨梅出国计划,就是卡在这杨梅保鲜上,他开始试验找方法。
杨梅摘下来后,是活的,会呼吸,这会消耗养分。杨梅保鲜,其实就是要它睡觉,降低呼吸。当时的茅春苗能想到的方法是降温。
可到底什么样的温度最适合杨梅保鲜呢?
1997年前后,冰箱并没那么普及,茅春苗把心思动到了地窑上。他找了个常年温度约12度左右的防空洞,把杨梅装在竹篮里,三天后再看,虽然也变味变色了,但比普通储藏要好很多。
茅春苗是不满意的,他想起小时候暑假去附近深山水沟边玩,看到一个月前掉在沟里的杨梅还很新鲜,他灵机一动,何不把杨梅储藏到恒温只有9度的深井里?
找来新鲜的毛竹桶装杨梅,再用石头把桶压到水里去,一个月后,茅春苗再把毛竹桶捞上来,杨梅竟还是硬的,只不过沾染了一些水气的潮味罢了。
这些最土的实验坚定了茅春苗“杨梅可以低温保鲜”的想法,到2000年,他建起冷库来保鲜,解决水气问题。
这时的茅春苗也有些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掌控杨梅的鲜度了。就在同一年,他拿下了一笔国外单子。
当时,茅春苗的杨梅在冷库降温后,用500克一盒的吸塑盒子包装起来,约12公斤一箱,没有冰袋,没有保温箱,就这样裸奔送往法国和意大利。
这一单轰动一时,因为当地杨梅才卖几块钱一斤,茅春苗卖却出每公斤100多块钱的天价,加起来足足有1.4吨,利润能在当地买一套房了。
可三天后,杨梅在法国和意大利开箱时发现,杨梅出水严重,卖相很差,客户判定为不新鲜,货款直接被扣了四五万元,茅春苗是一分钱没赚上,差点还赔了本。
至此,茅春苗下了决心,一定要找到百分之百保险的保鲜法,他开始五度五度的试验保鲜的最佳温度。
整整三年,测试了上百次,茅春苗把最佳冷藏温度锁定在了2到5度。
“冷库冷藏只是杨梅的预降温,杨梅出口一路都要保持这个温度,这就需要给杨梅配备行李。”茅春苗说道。
最开始,茅春苗用的是一公斤装的小竹蓝,可运输后发现,杨梅之间会有摩擦和损耗,他又改用一个杨梅一个坑的吸塑包装,再后来是硬的塑料包装……这几年,光给杨梅准备的行李就已经换了十几套,慢慢地,他把损耗控制在个位数。
如今,茅春苗送出国的杨梅装备可谓里三层外三层,极其复杂。
据他介绍,最里边是一套有十个“座位”的食用塑料包装,它可以把每个杨梅固定住,而每个座位上下都是镂空的,便于透气和冷气进入。大约五层的“座位”加一袋冰袋一起进保温泡沫箱里,最后,穿上印着LOGO的纸板箱“外衣”,就可以出门了。
带着茅春苗精心准备的行李,至今,已经有200多吨杨梅出口,若换算成4斤装的包装,足足有十万箱,每箱的“身价”约是268元。
设计:沈雅楠
本文图片:慈溪宣传部供图
(更多杨梅系列请关注“醉乡里微信公众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