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两张支票,见证一流医院崛起
2018年11月18日 07:31:01 来源: 浙江在线 李文芳 王家铃

  寻访手记:邵逸夫医院是独特的,一出生就被烙下“改革”印记。它亦是唯一的,是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在改革开放后在内地捐赠的首家公立医疗机构。

  在邵逸夫医院院史馆玻璃橱窗内,静静地躺着两张来自香港的支票。

zjrb2018111800004v04b004.jpg

  香港华侨银行寄出的支票。

zjrb2018111800004v04b006.jpg

  建院初期,美方专家在院区劳动。

  一张是1991年1月10日,由香港华侨银行寄出的面值为10001169港币的机打支票;一张是1991年6月11日,由香港华侨银行寄出的面值为34027100港币的手写支票。两张支票的接收人均为郑树——时任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随后,按照邵逸夫先生在国内建设现代化医院的思路,邵逸夫医院开启了建设、发展、壮大的征途。

  穿过两侧的水池、绕过花坛,朝邵逸夫医院门诊大厅走去,几个鎏金大字刻在墙上——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环顾院内,当年建院初种下的芭蕉树、棕榈树、夹竹桃枝繁叶茂。院史馆内,外地来的考察团正在驻足观看。

  玻璃橱窗内,两张泛黄的支票将时光带回至上世纪80年代末。它们是出生于宁波的香港实业家邵逸夫对医疗慈善事业的生动脚注。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邵逸夫先生看到了祖国正在发生的迅速变化,也思索着如何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最终,他决定为家乡办一所现代化医院。

  “当时,内地医疗条件较差,管理经验落后,急诊医学、社会医学等现代医学刚刚起步。”时隔多年,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郑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

  郑树前前后后与邵逸夫先生见过十余次面,有一次还专门和时任浙医二院院长的吴金民拎着宁波芋艿去香港拜访邵先生。邵逸夫办医院不图一分钱回报的情怀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要为中国老百姓办一所最好的医院。要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标准,做到技术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

  为此,邵逸夫提了几点要求,一是希望浙江省予以资金配套,并承担起邵逸夫医院运营的责任,二是医院运营前期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来管理。

  邵逸夫医院开张运行前五年,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派出专家团队进行全权管理。

  “我们感受到,与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在安全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上。在邵逸夫医院,很多被中国人视为‘理所当然的小事’,却成为美方团队‘坚决抵制的大事’。最典型的就是‘静脉输液’。”邵逸夫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强回忆说。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抗生素使用非常不规范,感冒发烧动辄就挂盐水。但在美方院长的强烈要求下,邵逸夫医院取消了门诊输液,提高了输液门槛。

  “许多患者恼怒地跑到省卫生厅去‘告状’。不少医院员工自己也不理解,有几个员工生了病,还偷偷地在办公室里挂盐水,被美方院长知道后,一定要其写检查。一位医生甚至因此辞职。”李强说。

  美方团队对“安全理念”的执着,对“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的较真,给邵逸夫医院全体员工上了生动的一课。

  如今,走进邵逸夫医院,“患者至上”、“质量与安全”等理念化作一个个“细节”根植医院的角角落落:身着印有粉红康乃馨衣服的护士,嘴角洋溢着阳光微笑;洗手液触手可及,密度极大;锡纸、护目镜、床单、保鲜膜等一次性用品随处可寻,一人一换;胃镜、肠镜内植入芯片,每次消毒、使用时时跟踪;存在跌倒风险的高危人群,被贴上黄色的“防跌倒”标识,有过敏史的病人,则是红色标识……

  在邵逸夫医院院徽最初的设计稿上,院徽下方的一行英文是“To make man whole”,喻意为:患者是一个完整的人,在治疗中要尊重患者的尊严、隐私,努力减轻其痛楚,要最大可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建院20余年来,对细节的关注、对患者的尊重,已成为邵逸夫医院的坚守。

标签: 邵逸夫;改革开放;支票;华侨银行;寻访手记;医疗机构;香港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