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思维
2019年08月21日 06:31:51 来源: 浙江在线 邹宏秋

  浙江在线8月21日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笔下隽永的田园生活景象;“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向往的人类本真生活状态。这般美好愿景,如今在浙江大地上正在成为现实。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2003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和主持下,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由此拉开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我们以历史思维把握发展大势,以战略思维把握整体布局,以政治思维把握人民立场,深刻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夯实乡村振兴战略根基。

  把握大势、抓住时机的历史思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方位所在。在我国古代和近代的漫长岁月里,民生疾苦,一如屈原所咏叹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十分显著。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雨后春笋般建立的乡镇企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自然和人文生态的破坏。正是在农村发展阵痛期,美丽乡村建设应运而生。浙江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抓好“三农”工作的“牛鼻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终于破茧成蝶、凤凰涅槃,变“脏、乱、散、差”的农村为有品、有韵、有魂的美丽乡村,并以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就,获得了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把握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是美丽乡村建设得以科学谋划的前提所在。一方面,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谋大局、谋长远、谋未来。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也是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既要生态宜居,也要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有着纲举目张的现实意义。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犹如一枚枚精心雕琢的宝石,折射着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体制机制改革之美、“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之美、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蓬勃发展的活力之美、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政治生态之美。2018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万元,已连续3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把握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思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所在。2002年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就深入基层调研民情民意,依据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出“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改变了万千乡村面貌,造福了千万浙江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兴起的,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这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唯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的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和政治思维,才能从乡村历史沿革、资源禀赋、精神面貌、基础人文等方面出发,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人文特点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才能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变革,迎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美好明天。

  【作者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标签: 美丽乡村;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浙江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