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全国动态 > 江西 正文
老喻脱贫记:江西三坪村好山好水好空气富了农家
2018年02月06日 01:53:3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袁艳 李攀 吕苏娟 张迪

CshKF1p4jauAPKqBAAJzTgaK9hE883.jpg

俯瞰江西宜春市三坪村。浙江在线记者 张迪 摄

  浙江在线2月6日讯(记者 袁艳 李攀 吕苏娟 张迪)三坪村,在江西宜春市挺出名,一来这里的空气负离子含量高,二来这几年三坪村从乡里最穷村“逆袭”为最富村。

  1月15日,记者从宜春市区出发前往三坪村。沿路,清澈的山溪倒映着连绵竹海,驱车4个多小时,转过近百个弯,终于到了靖安县中源乡这个海拔近700米的高山村。

  听说浙江来的记者到村里采访,乡亲们都觉得新鲜,纷纷聚过来。

  “老喻也脱贫喽!”

  “前年还住在两层土瓦房,去年政府和村干部帮着盖起了新房,办起农宿,‘摘帽’了。”

  ……

  三坪村2017年初建卡登记在册的贫困户有30户73人。谁先“跳”过贫困线,都是全村茶余饭后的“大新闻”。当了10年贫困户的喻福勇摘了“穷帽”,大伙都觉得是喜事。

  “走,带你们去老喻家坐坐。”三坪村党支部书记蔡玉贤边走边聊起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宝贝”:“咱们这儿是水源地,水质好,山又多,专家测量过了,我们森林覆盖率有80%多,空气里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3万个。”这几年,每年夏天都有南昌、上海、武汉等地的客人慕名来避暑疗养,而且客源越来越多。

  中源乡党委书记柳熊说,乡里计划引入民间资本建滑雪场,打造全时全季全域旅游,2020年前计划实现全乡135户315人全部脱贫。

  现在,三坪村405户村民中,有100多户办起了农宿,全乡1.5万张民宿床位中有一半多“安”在这里,“等到夏天,村里天天像赶集,游客比全乡人口还多,一床难求啊。村里去年还成立了农宿文化乡村旅游协会。”蔡玉贤说,一家农宿每年平均增收五六万元。那何不让贫困户也搭搭“致富车”?村两委班子一合计,对30户贫困户进行调研,最后选择符合开农宿条件的7户,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

  听见我们的脚步声,老喻迎出了门。

CshKF1p4jayAMTbgAAGsbUO_T9o567.jpg

喻福勇在自家的农宿里整理床铺。 浙江在线记者 张迪 摄

  晌午,阳光穿过粉刷一新的门窗,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照得暖洋洋,白墙上大大的“福”字也透着喜气。

  其实老喻不老,未过半百,头发却白了一半。10年前,喻福勇外出打工出了车祸,落下腿脚残疾不说,一家还欠下10多万元的债,只好回老家靠磨豆腐为生,长年吃低保。

  “起初,虽然指了出路,老喻还有点担心。”村里“第一书记”罗海龙是靖安县人力社保局副局长,下派驻村帮助脱贫工作,结对老喻。

  这几年,看着不少乡邻盖新房,老喻打心眼里羡慕,可真要办农宿,他又愁了,一家都还住在破旧的砖瓦房里,要劳力没劳力,要手艺没手艺。农宿文化乡村旅游协会出面为7户贫困户争取了32万元贴息贷款,罗海龙借助县人力社保局的资源,为他们免费提供接待、烹饪、服务等技能培训。办起农宿后,协会还帮他们优先对接客源。

  2017年夏天,赶在旺季前,老喻家240平方米的新房建起来了,“福之家”农宿开业了。4个房间9个床位,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老喻没想到,自家的豆腐、蔬菜、土鸡都成了抢手货。3个月过去了,他算了算账:收入有两万元左右,比过去一年挣得还多。

  说话间,喻福勇的手机铃声响起,去年入住的一位南昌客人已经来预订今年夏天的床位,“有,有!”喻福勇乐开了花。

CshKF1p4jayAFWeTAABEXOhlDiA073.jpg

扫描二维码 观看视频

  【记者走笔

  配准扶贫“金钥匙”

  环境优美但交通不便的三坪村,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百姓们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为了帮助30户贫困户脱贫,当地党员干部铆足了劲,不仅出台了各种帮扶政策,还找到了一条精准扶贫的“造血”之路。

  在走访中,当地干部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一位家住南昌的老党员听说中源乡的老百姓夏天睡觉要盖被子,就特意跑来体验了一番,没想到一试“倾心”,自此不断介绍朋友过来避暑度夏。听闻此事,当地干部立即调研,并提出了发展旅游养生产业助推扶贫的计划。

  抓住牛鼻子,才能轻松牵走牛。对于脱贫攻坚来说,抓住牛鼻子,就是找准自身优势所在,找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途径。借力旅游产业,借助高山好空气,三坪村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办农宿,为他们介绍客源、提供专业培训,让他们有了“造血源”;另一方面,通过油茶林入股等方式,扩大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至今,我们清晰地记得这一幕:一位先天失声的贫困群众,兴奋地带我们参观自家农宿,不时变换手势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就是精准扶贫最美的样子。

  配准了扶贫的“金钥匙”,不愁困难群众过不上好日子。(吕苏娟)


标签: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脱贫;农村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