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进临安:“山里人在家门口也买得到好东西了!”
时间:8月13日
山沟沟里开超市?在几年前,这可是山里人想也不敢想的事。听说临安市一个远离城镇的小山村里开出了一家连锁超市,而且还挺“成功”,这激起了我们前去探访的念头。
我们一早从杭州出发,一路西行。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着,同行的临安市贸易局同志介绍说,临安在地图上呈狭长的一块,西部与安徽毗邻,东西长110公里,而雄壮的天目山脉在临安境内从西向东延伸,越往西,山就越陡,村庄也越显得“与世隔绝”。
我们的目的地新桥乡老屋下村,便是临安最西边的几个村庄之一,再向西,便到了安徽境内。沿着盘旋的山路,越过险峻的浙西大峡谷,花了2个多小时,老屋下村赫然在望。一抬眼,那家超市颇惹眼地坐落在村口的一块空地上,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华联超市。一打听,这家160平方米的小超市开张,在当地居然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轰动。
“当时空地上停满了摩托车,围得水泄不通,我挤了半天硬是没挤进去。”一位村民边说边挥舞着双手向我们比划,在他眼里,超市开业的场景比过年赶大集还热闹。“一开门,哗,人就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家里的嫂嫂、妹妹全找来帮忙了,人手还不够。”店长汪金山显然还回味着当时的热闹场景。
笔者发现,3天前开的这个小超市,在村民中已经成了热门话题。
“以前洗衣粉只有‘雕牌’一种,现在呀六七种都不止,山里人在家门口也买得到好东西了。”村民王海月如此说。
“速冻食品也有了,小孩吃的零食更放心了。”一位年轻的母亲这般念叨。
“很多老人从没见过超市呢!”营业员小帅告诉我们,开业这几天,村里的白发老奶奶也来了,摸摸这个,看看那个,爱不释手,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老人家过足了眼福。也难怪,这些老人几十年不出远门。在以前,买点好东西要到镇上的超市去,要走十多里山路,坐车要花4元钱。
开业头一天超市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万多元,现在每天有2000多元。
再进临安:“现在大家消费都要看牌子,和城里人一样”
时间:8月16日至8月18日
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我们再次驱车深入临安境内,探访散布其间的农村超市。
在西天目乡的郜岭,我们走进了老人吴根花家,她正忙着炒菜。不久前家门口开出的一家亮堂的连锁小超市,让吴根花显得很高兴:“买包正宗味精,不用老远跑集镇了。”“以前在村里的小店里买到过假味精、假洗发水。”讲到坑人的伪劣产品,她神情忿忿。
“现在山里人也看重牌子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要买质量好的产品。以前小店里的许多商品连生产日期都没有,还没得挑,我们不满意。”横路乡63岁的郑东凤大妈笑起来两眼眯成弯弯的线。她告诉我们,自从村里开了超市,环境好,东西多,有事没事她都去转转。
今年6月加盟连锁超市的西天目乡白鹤村店店主夏土良亲身感受到了老百姓身上的变化:“现在大家消费都要看牌子了!比如我店里的牛奶,不是牌子响的都卖不出去。农民连生产日期都看得很仔细,和你们城里人一样了。”我们在调查时也发现,农民非常痛恨假冒伪劣产品,在西天目乡、横路乡,或是太阳镇——我们所到的每家农村超市几乎都把“无假货”、“放心”这些字眼标在显著位置。
平价小超市的进入,改变了农民原先对超市的看法。“刚开始在店里铺上地砖、装上空调、搭起货架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呢!有的农民说:‘装修得这么好,东西肯定贵了,以后门都不敢进喽!’我那时候也很担心。”联华超市上甘店业主张建生告诉我们。不过最终这种担心在事实面前消失了。在联华超市上甘店,超市里的娃哈哈矿泉水标价1元,而超市附近的小店普遍价格在1.5元;300克雕牌洗衣粉超市价是1.5元,附近小店是1.6元。
长青村的村民徐冬梅说:“我们买东西最看重的是质量,在质量安全的情况下才考虑价格。”这说出了大多数村民的心里话。
走在乡间,我们接触到的是有着新消费理念的农民。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提高,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临安市贸易局去年底在10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乡镇对600余家农户进行了问卷式调查。在回答“如果当地乡镇开设了连锁超市,是否会去购买生活用品”时,39%的人表示所有生活用品都会在超市购买,53.7%的人表示“偶尔会光顾”,只有7.3%的人表示“不会去”。
农民消费理念的变化,新开超市的红火产生了连锁效应。其他店主纷纷效仿,乡镇里发生着不同主角的相似故事:长青村连锁超市开张后,带动了50%以上的销售增长,街对面的坤龙食品店也申请了“放心店”,改成了货架陈设;在横路村,华联超市开张“抢”走了原来老杂货店的不少生意,过了一个月,那家店同样改头换面成了“昌化农友”超市。
西天目乡副乡长张国荣说,原先全乡副食品店、杂货店多如牛毛,各家店为了揽生意,把价格压得越来越低,货进得越来越次;连锁超市的进入,打破了这种恶性循环,在小店业主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而农村消费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
三进临安: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乡村干部愿意抓的大事
时间:8月24日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修桥造路,也要从抓油盐酱醋的小事开始。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也是大事,乡镇干部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第三次来到临安,高虹镇党委书记冯镭和我们这样说。
一年多之前,许多乡镇干部却持着和冯镭完全不同的观点:农村开店这样的小事,是市场行为,政府可抓可不抓。
“为什么要抓连锁超市,如何抓,几年前我根本没有概念。”现在负责“三产”工作的横路乡副乡长罗忠民这样说。在以山核桃、竹笋、花卉苗木种植为主产业、经济相对薄弱的革命老区横路乡,抓超市,发展“三产”被看作是“奢谈”。
去年,临安市首次召开“三产”大会,每个乡镇都有了分管“三产”的领导干部、统计员和专管员。在横路乡,罗忠民、黄健、汪国军3人组成了统领“三产”发展的最基层“组织细胞”。今年五六两月,横路乡接连开出两家连锁超市,与3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横路乡副乡长罗忠民告诉我们:“超市开出来,老百姓都说好,我们都很有干劲,有成就感,思路也活络起来了。”走马上任刚一年的“乡‘三产’专管员”汪国军说:“我负责传达各种商贸政策,还联系大的超市企业,帮他们分析我们这里的市场容量,吸引他们进山区。”他说,下一步考虑凭借超市的物流通道,把上等的山货带出去,把先进的理念带进来,改变山区的面貌,让农民从生活到观念都与城市逐渐接轨。
村干部也积极抓这项工作。将近下午4时,一个中年人踱着方步走进联华超市上甘店,一进门业主就和他笑呵呵地打招呼,看来是个“熟客”。一打听,原来他是柯家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德,最近他多了一项任务,每个星期都抽两天到超市转转,看看超市有没有纠纷或者违规行为。老何还担任着“群众监督网”中消费维权监督员的角色,在“上岗”前他参加了临安市里的培训,初步掌握了辨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以及如何处理简单的消费纠纷的办法。
随着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三产’专管员”、“维权监督员”这样的新概念在乡村干部的头脑里逐渐扎根。看得出来,临安的山还是原来的山,基层干部的观念已经大不同前了。
四进临安:市委书记谈山里农民的“城市化生活”
时间:9月8日
临安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推进,离不开一个统筹全盘的“总指挥部”。第四次来到临安,我们直奔市府大院,从市委书记王坚那里得到了更深刻的启示。
记者:许多人认为管农村开店是件“小事”,你们是否在这个问题上过于“小题大做”?
王坚:抓这件事,有大的背景。投资、出口、消费一直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现在的宏观形势下,加大拉动内需力度,以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成了重要的手段。我们临安市,82%的人口都是农民,拉动内需,很重要的是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另一方面,临安农民去年的人均收入达到6602元,高于全省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农民已经有了一定的消费实力,但是农村却没有比较好的消费环境,买不到高品质的商品,这实际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表现为消费环境的城乡二元现象严重。以前我们讲统筹城乡发展,一是通过抓项目建设来实现,也就是工业化来实现;二是通过城镇化的推进,但是被忽视的一点是,消费领域也存在着城乡不平等,而这可以通过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来打破。
记者:那你们是如何抓这项工作的呢?
王坚:农民有需求,农村有市场,是我们工作的客观基础。当时乡镇领导中间对抓市场流通有不同意见。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该如何管?前几年,我们在抓临安旅游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些经验:在一个行业发展的起步、提升阶段,政府适时介入,起到的推动作用将非常之大。抓农村流通,政府不但该管,而且大有可为。去年,我们在高虹镇搞了农村超市的试点,组织乡镇干部到宁波等发达地区参观;今年初,又把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列入市里今年的“十件实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把这件事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乡镇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些举措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推动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王坚:就像我们当初吸引城里游客来山区旅游一样,城市里来的游客把一些现代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带进来了。现在,超市进去以后,东西更新鲜了,品质更好了,陈列不用柜台了,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促进农村老百姓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逐渐转变。
我们有一个观点,城镇化不仅是人口、资源等要素的集聚,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城市化,让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城市人的生活品质,追求比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比如,昌化地区农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60%来自山核桃的收获,他们不可能都到城里去过日子,他们想的是怎么样提高山核桃的附加值,怎么样使自己的生活质量高起来,缩小和城市生活质量的差距。因此,城镇化的推进不是简单地都要农民到城市里去生活,不是简单地去“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消灭”农村,而是要让农村更好地发展起来,这个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总的说,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五进临安:农民家门口的超市会永远充满活力
时间:9月20日
第五次来临安,我们直奔临安西部重镇昌化。此次,我们要拜访的是“昌化华联”的总经理周社明。
去之前,我们与临安市贸易局局长毛林妹进行了深谈。这位女局长告诉我们,超市的商品质量和经营成本,是农村超市必须破解的两大难题。
毛林妹说,对于质量问题,市里已经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连锁超市(便民店)发展的通知》,“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都在逐步完善。对于经营成本,他们正向省里争取有关政策,将“农村流通网”改造成“一网多用”,把烟草、盐业、药品、报刊邮电、电信、电话、有线电视缴费、健身等功能集成在这一张农村流通网络上,让农民在这张“网”上享受尽可能多的现代服务和现代消费,也让业主在一个店里能够有更多的赢利点,从而支撑农村超市健康发展。
告别局长,我们来到“昌化华联”。这家龙头企业是在临安农村连锁超市的建设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现在已经在13个乡镇发展了32家门店,覆盖全市50%的乡镇。
自建配送中心,化解经营难题。山区路远,村庄分散导致配送难。配送成本直接关系这家连锁超市的竞争力。周社明表示,已经在考虑将昌化镇上的仓库腾出来,建造一个配送中心。到时候,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现代物流的优势,所有门店都上网,在总部通过电脑就可以看到哪家店缺什么,以最快的速度补货。
针对农村需求,探索特色经营。周社明还告诉我们,刚开始在农村发展加盟店,他们选择了一些在昌化最畅销的商品上架,却发现有的商品原封不动被送回来。农村市场很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他们正根据农民需求,打算和杭州的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建厂,针对农村散装食品有市场的特点,生产质量保证、价格低廉的散装糕点。当地一些山核桃、笋干加工企业也有合作意向。
周社明领着我们来到了在昌化镇上的华联超市,这个店面积只有2000余平方米,但特意留出100来平方米的面积,放上桌子、凳子,供人休息。他告诉我们,一到晚上这里就成了一个公共聚集地,有年轻人休息、小学生表演,十分热闹。他表示,正在考虑在有条件的农村超市开辟休闲场地,吸引更多的顾客,使这里不仅是个买东西的地方,也是一个农民业余休闲的地方。
当我们启程返回杭州,看着路边飞掠而过的青青竹林,我们期待着农村超市的未来像这竹林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