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老区巡礼】遂昌:抢抓机遇“放水养鱼” 古镇山村“活”起来
2019年07月24日 13:23:22 来源: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23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新蓝网记者 俞笛)7月16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老区巡礼”集中采访活动启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前往宁波余姚、温州平阳、丽水遂昌三地,展开蹲点报道。

  放水养鱼 红色古镇发展进入快车道

  “这是我舅舅,以前他跟我外公外婆一起,把自己牙缝里省下来的土豆送去给红军……”遂昌县王村口镇桥西村村民毛建英,在村里的“1935”文旅街区开了一家“独门佳酿”,见到记者,毛建英拿出了一本“优待证”,自豪地讲述起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毛建英拿着舅舅的优待证

  “1935”文旅街区原址是一条古街,在浙西南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故事就发生在这条街上,至今这里还留存着许多革命遗址。古街曾是乌溪江畔重要的水运码头,鼎盛时期古街上有超过100家商店。近年来,随着水运的消失,古街渐渐失去了以往的热闹与繁华。2018年,王村口镇将古镇老街统一修复,原汁原味地复原了古街风貌,并融入当地业态,也让古街重新焕发活力。

  “我们家这个酒叫‘红军酒’,有50多度,当年是拿给红军疗伤的。去年这条街开街,我就在这里开了一家店。”在几年前,毛建英从未想到,陈旧的古街还能重现昔日的繁华景象。“养猪、养牛,我都干过,赚不了多少钱。但是现在我平均每个月能卖出去一万多块钱,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七、八百人来我店里。”

  “1935”文旅街区

  作为红色古镇,王村口镇这几年对红色旅游的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去年,王村口镇接待了400余个批次、总共5万余人的培训团体,带来了近1000万直接收入;同时,“1935”文旅街区的开辟,也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致富。去年,王村口镇农民纯收入已经达到1.69万元,比2017年增长了10.57%。

  王村口镇党委书记 斯科

  “‘放水养鱼’,为了让业态充分发挥,我们通过政府资金,帮农民解决租金和启动资金的问题,每个月只要按时打卡、正常营业,我们都给予1000块钱的补助。我们想通过部分业态的‘活’,带动整条文旅街区的‘活’,带动整个王村口的‘活’。”王村口镇党委书记斯科告诉记者。

  抢抓机遇 景区村致富步子越来越齐

  龙洋乡九龙口村距离红色古镇王村口只有5分钟的车程,在王村口镇红色旅游做得风声水起之时,“景区村”九龙口村也抢抓机遇,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九龙口村,位于浙闽两省三县市交界,是典型的浙西南山区村,山多林多耕地少。过去,九龙口村只有以砍伐山林为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2010年,拥有优美自然景观的九龙口村,把村庄作为景区来打造,把乡愁作为文化来经营。“去年,我们在村里新建起了户外拓展培训基地,把客人真正留了下来。”九龙口村村委会主任戴向伟说。

  户外拓展培训基地

  戴向伟告诉记者,去年8月拓展基地正式建成运营以来,为村庄带来了游客4000余人次,预计今后每年为九龙口村带来客源1万人以上,经营农家乐的农户户均增收2-3万元。

  九龙口村村委会主任 戴向伟

  现在,村民们对村庄旅游发展前景非常看好,80%以上的农户家中都开起了农家乐。宽马路、高牌坊、新社区、九龙口。漫步九龙口村,随处可见的徽派小楼透着殷实。如今,九龙口村的致富步子越来越齐,日子过得越来越甜。“在村里干活,顾得上家也赚得到钱,能不欢喜?”

  据统计,2018年,九龙口村集体收入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6%和23.1%。“未来,九龙口村要成为走在前列的旅游村。”戴向伟说。

标签: 龙口村;王村口镇;古镇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老区巡礼】遂昌:抢抓机遇“放水养鱼” 古镇山村“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