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首批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浙报集团天目新闻记者王坚颖随团出征,已逾40天,每天天目新闻APP发布他采制的前线VLOG,已有40余期。为了更好地展示广大医务人员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打必胜的使命担当,以及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铁肩担道义的职业信仰,天目新闻与红旗出版社联合出品了新闻纪录片《直击隔离病房——王叔在武汉:与抗疫战士同行》。纪录片已于3月4日在咪咕视频APP、今日头条、腾讯视频上线。
战地呼唤勇士
作为浙江派驻武汉唯一进入病房采访的记者,天目新闻记者王坚颖用镜头全面记录了医疗队队员战斗在一线的点点滴滴和病患之间沟通的诸多动人时刻。穿上防护服的他成为这场“战疫”中的一名战士。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9点半,这位被同事亲切称呼为“王叔”的70后老记者,正在丽水老家过年,接到单位领导一个电话,通知他下午随医疗队赴武汉采访。二话不说,王叔一刻都没耽搁,坐高铁直接赶往杭州东站,与首批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会合。行前,他只是含糊地跟家里说,单位有急事,要提前结束春节假期。
记录一幕幕勇敢
从1月26日凌晨开始,伴随着一批又一批浙江医疗队奔赴武汉,王叔一直跟踪拍摄。在天目新闻App上发连续发布“武汉前线vlog”系列视频新闻,连续报道浙江医疗队的抗疫措施,武汉疫情,诊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相互信赖,勇敢面对病魔的全部过程,以及温馨感动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摄影记者,王坚颖从“王哥”变成了“王叔”。但他的镜头永远在现场——17年前在非典战场,2020年这个冬天,他又奔赴武汉。他走进隔离病房去记录病人的痛楚,记录白衣天使的竭尽全力,悲伤着他们的悲伤,欣慰着他们的欣慰。
2月19日,浙江第五批驰援武汉医疗队——172名浙江医护人员,自带无创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医疗设备,迅速完成了与当地政府、支援医院的对接和物资整理,并建立严格高效的管理体系。
其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重症病房,是从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的。开科后,这里的35张病床,已经收治了34位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和重症患者。当天下午,王叔跟随护士进入病房,就用镜头记录了勇敢的一幕。
“能不能让我试一下?”省人民医院手外科护士夏美丹跟着武汉的护士看了一次咽拭子采集的取样流程,主动请战。
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采集样本时,要用无菌试纸在被采集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擦拭3次,然后留取标本。由于采集过程中,患者常会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随之喷出的飞沫会喷溅在采集人员的面罩上,如果不注意防护很容易感染。
夏美丹面对的是一位70来岁的重症患者,在她的耐心指导下,病床上的老大爷摘下口罩,嘴巴张得很大,压下舌头,发出“啊……”的声音。
夏美丹戴着面屏,拿起一根长棉签,快速而准确地在老大爷的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擦拭,随后将棉签放入试剂瓶内保存。
就在抵达武汉第一天上班的30分钟,夏美丹独立完成了一次咽拭子取样。
“好了,大爷,你表现得特别好!好好休息一下吧。”完成这项危险任务后,夏美丹安慰起了患者。老大爷由衷地感谢她:“在武汉,我们听过很多浙江医疗队的故事。你们来了,我心情很好很好!”
“害怕吗?”离开病房后,天目新闻记者问夏美丹。
“我觉得我防护做到位了,也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我们的患者配合得也很好。”夏美丹的回答,冷静而从容。
“你原来做过这个采样吗?”
“没有。但是在医院里我们也做过相关的培训。到了武汉以后,更是加强了专业培训,还进行了考核。”夏美丹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口罩戴得紧不紧、面屏遮得严不严,都是考核的重点。
整个下午,病房内的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有一位患者出现了狂躁情绪,想要拔掉管子。三个护士一起冲进了病房,安抚患者。“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好的,一定要相信我们。”
抗疫纪录片上线
作为唯一能进入病房采访的记者,王叔的系列视频新闻“武汉前线vlog”一经发布就受到热切关注,每一条vlog都获得大量点击。截至2月18日,浙江在线-天目新闻客户端共发布战疫原创稿件3876篇,其中短视频2473条,转载稿件9000余篇;完成191场疫情防控直播,总观看量8000万人次。PC端、客户端战疫报道总点击量超6亿人次。
为了更好地展示医疗队队员战斗在一线的点点滴滴和诸多动人时刻,体现出浙江“三个地”的政治责任,以及为全国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的浙江力量,天目新闻和红旗出版社经过重新编辑、补充拍摄,制作了新闻纪录片《直击隔离病房——王叔在武汉:与抗疫战士同行》。3月4日,纪录片已在咪咕视频APP、今日头条、腾讯视频上线,
截至本片上线,王叔的镜头始终没有放下,他的拍摄还在武汉前线继续……
珍重,王叔,期待你的凯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