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湖州基层治理 弹奏城乡“和谐曲”
2021年05月29日 07:38:1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清丽湖州展新颜 沈勇强 摄 

  浙江在线5月29日讯 邻里间纠纷变少了、居住环境更好了、产业发展的劲更足了,群众幸福的笑容更美了,在湖州城乡,居民深深感受到了基层治理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湖州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当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产业绿、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打响了“美丽中国看湖州”品牌。

  吴兴八里店镇:深耕治理展新城新貌

  “我们在做蛋糕时,是用蛋清、蛋黄分开搅拌法调制蛋糕面糊的。”近日,在吴兴区八里店成校社区老年大学教室里,又一期“快乐烘焙”开班了,居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纸杯蛋糕。“这样的培训非常受居民欢迎,2017年到2020年,我们已经开了87个班次,培训了6892人。”八里店成校校长朱春明介绍说。

  近年来,学校在适应城市化进程及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舞蹈、书画等10多个专用教室,开出了包括西式面点师、美容师、插花、养老护理等多样化的培训菜单,深受周边居民欢迎。

  八里店镇深耕社会治理,提升老百姓获得感。通过17年的征迁建设,八里店镇基本实现了“不见旧村,不见旧房”的目标,建成全市最大的新型安置集聚区,并吸引优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不断集聚。

  “在深入推进村社融合中,我们将全镇划分为西湖漾、常路、三合、中心、西山五大片区,下设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三办一厅’配强力量,实现村社干部集中办公,打破村和社区的治理屏障。”八里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围绕东部新城一体化战略,一方面,八里店镇把当前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与推动花园新城建设、精细化管理、垃圾分类、民生改善四大工作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广大群众积极配合,营造全民参与提升居住环境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该镇充分发挥好五大片区、村社融合等功能,对镇内36个小区、18个行政村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比拼,做到日排名、周通报、月巡查,推动各项工作创先争优。

  深耕社会治理展现城市新貌,2020年,八里店镇共吸引了金成商业综合体、浩博综合产业中心等13个亿元项目签约落地,成功跻身“中国百强镇”榜单。

  安吉:


  安吉多部门常态化开展生态联勤工作 钱江 摄 

  夏日里的安吉县赋石水库,青山环抱,碧波荡漾。天空中,无人机时而盘旋;水面上,快艇巡防巡护……在库区,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立体联巡在守护库区生态安全。

  赋石水库被称为“浙北第一库”,是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近年来,随着安吉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库区周边村庄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纷至沓来。一时间,库区内野钓、偷鱼、电鱼等情况泛滥,甚至还有游客在水库周边露营、野炊等。

  库区生态安全遭受威胁,安吉县公安局迅速开展生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围绕“生态警务”这一课题,该局将赋石水库警务站进行升级,于去年建立生态联勤警务站,与乡镇部门共同建起每日巡查、信息流转、合力处置、反馈跟踪的联勤联动闭环工作机制,破解水库水域生态保护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单一、部门协调难等问题。

  生态联勤警务站日常由水库警长带领6名队员常驻巡防,生态环境、水利、孝丰镇等其他9个乡镇及相关部门轮值轮勤,配备巡查车、快艇、无人机等,定期开展水库水质检测。警务站每季度举行联合会议,开展固定的主题活动日。水库警长带领家园卫士、志愿者、群众开展生态保护行动,周边村民将“禁药限肥、禁捕禁钓、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依托联勤联动,对涉环违法犯罪行为一律快侦快办。

  自赋石水库生态联勤警务站运行以来,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库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野钓、偷渔、露营、野炊、开游艇等行为得以遏制,周边夏阳村、赋石村周末警情同比下降45.3%。库区周边露营产业重新进行规划和管控,发展步入正轨,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涵养生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除了赋石水库,我们还建成有浒溪警务室,计划今年每个乡镇(街道)都要立足自身地域,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联勤警务站,更好地护美绿水青山。”安吉县公安局党委委员胡承东说。

  南浔区石淙镇:打造社会治理“智慧体系”

  “我发现一家丝绸制造厂线路乱搭现象严重,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日前,南浔区石淙镇石淙村的专职网格员陆星星在巡查时发现一处火灾风险点,他立即用手机记录现场情况,通过“掌上基层”APP上报至镇综合信息指挥平台。镇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收到上报情况后,马上联系镇安监、消防部门,前往查看现场情况。当天下午,乱搭的线路已经全部纳管入箱。

  问题高效得到解决,得益于今年以来石淙镇聚焦数字改革赋能,不断探索社会治理领域整体“智治”,全面提升环境治理、民生保障和服务效能。不久前,通过实行“云上模式”,该镇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主体建立“1+10”联系机制,居民群众通过线上反映问题,代表委员做好上传下达的沟通桥梁作用,助力破解群众呼声高、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难题。截至目前,收到群众反映的民生难题20余件,均得到有效解决。

  垃圾分类是推进数字化“智治”过程中一块重要内容。如今在石淙镇,只要鼠标轻点,便可一目了然地查看分布于石淙镇内的2000余只垃圾桶清运情况;足不出户,便能实时调动村里的垃圾管理员。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着眼于“智慧管理”,该镇优化升级了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系统,依托金实乐监管平台和七窍连云智慧化监管系统,全镇实现了生活垃圾投放程序化。

  长兴小浦镇:筑牢“三条线”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多亏村里网格员把情况及时报送到镇矛调中心,有政府帮助协调处理,我们很快就收到了欠款!”近日,长兴县小浦镇画溪村一名村民从当地一家建筑公司顺利拿到补偿款后,特意到小浦镇矛调中心致谢。今年以来,小浦镇党委通过牢筑“三条线”,构建“党委+四个平台+村(居)委员会+网格员”的“1+4+12+N”治理模式,摸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协同治理”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充分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

  什么是“三条线”?小浦镇党委副书记孙敏华介绍,首先,牢筑“四个平台”整治合力这一条根本“底边线”,通过搭建“四个平台”建设治理框架,建设清廉基层站所,健全综合指挥、属地管理、全科网格、逐级分流和闭合处置运行机制,推进小浦镇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全镇社会基层治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同时,牢筑协助社会组织力这一条基础“左边线”,充分发挥社区资源、新乡贤、志愿者、廉情监督员、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另外,还要牢筑网格员治理能力这一条核心“右边线”,加快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三位一体建设,将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千条线”纳入“一张网”,构建起全要素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抓实抓细基层社会治理,还需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夏季是各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为做好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近日,小浦镇应急管理中心深入辖区企业,以辖区危化品生产企业及使用企业为重点,围绕危化品生产、运输、使用、存储、废弃等环节,推进企业内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结合汛期,我们还认真检查了企业的防汛应急预案和设施,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各企业平安渡汛。”该镇常务副镇长吴臣臣说。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小浦镇不断交出新答卷。据悉,该镇获得了湖州市2020年度平安创建“优秀乡镇”称号,今年以来阳光热线满意率保持在99.75%。

  并利用小睿机器人实现日常宣传和监督。目前全镇有各中转站、末端处置站等视频监控48路,实现7个行政村、3700余户生活垃圾全域全流程监管。

  此外,石淙镇还依托“两微一端”平安鼎和各级微信群,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并建成“心连心”品牌工作室。利用ODR平台和浙江人民调解大数据平台,该镇还实现了基层矛盾在线调解,目前已化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引起的一系列矛盾173件,真正以电子化和标准化做到“快受理、快调解、快结案”。

  南太湖新区:

  “没想到仁皇山街道的营业执照在康山街道就能办好,实在太方便了。”日前,在南太湖新区康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内,杨女士不禁发出感叹。原来,她仅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拿到了变更后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据了解,杨女士是安徽人,7年前和丈夫来湖州开了一家小吃店。最近,这家位于康山街道的老店租约到期,新店的地址又在仁皇山街道辖区内,丈夫刚好这段时间有事回了老家,怎么把营业执照的地址变更过来?

  在无意间看到“全域通办”的宣传海报后,杨女士得知南太湖新区市场监管分局正在开展该项服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来到了康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并询问她需要办理的事项。在确认杨女士带来的材料符合变更经营地址的审批条件后,工作人员耐心指导她填写相关资料,10分钟后,新的营业执照便交到了杨女士手上,这让她欣喜不已。

  为了让辖区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今年4月1日以来,南太湖新区市场监管分局在全市率先推行准入服务“全域通办”,提出了“全域通办,哪里方便哪里办”的服务方式,致力于做到准入更便捷、办理更高效、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如今,在各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个体工商户相关事宜、个人独资企业相关事宜等20余个事项都能实现线上和线下全域通办。

  “之前有很多事项,老百姓只能在经营地址所在地办理,有时候资料没有带齐全来回几趟都办不好。”新区市场监管分局政务服务科负责人说。现在跨区域的业务在新区市场监管分局的系统中可以通过区间联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应该在哪里。

  德清新市镇:书记论坛看“头雁” 共谋发展“金点子”

  “我们把垃圾分类、庭院整治等内容纳入了‘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并且通过‘幸福指数’对村民进行考核激励,有效提升人居环境。”近日,在德清县新市镇第一期村(社区)书记论坛上,宋市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旺分享美丽乡村的“蝶变密码”。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是现阶段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如何进一步提升城镇“颜值”?新市镇给出的答案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学用结合,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新市镇共有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去年基层党组织换届后,不少工作能力突出的年轻党员干部进入了“新班子”。今年,新市镇聚焦抓深做实基层党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以村(社区)书记论坛为载体,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锻造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红色“头雁”,为基层发展赋能激发活力。

  在这场“泥土味”十足的论坛上,23位村(社区)书记结合实际,认真挖根源、找对策、补短板。“我们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主干道路沿线存在毁绿种菜、乱堆乱放等问题。我们会下大力气整治,使人居环境变得更美丽、更干净。”谷门村党总支书记房涛涛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既分享经验做法,又畅谈发展规划。对年轻“头雁”来说,书记论坛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大家比学赶超的热情。“接下来,我们会以中心村为试点,建立垃圾分类、人居环境考核奖励机制,设立村民人居环境红黑榜,带动村民全员参与、共同监督。”韶村村党委书记姚鑫鑫说。

  为了进一步激发“头雁”担当作为的干劲,新市镇纪委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中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组织8名退职村干部当好监督员,每周开展交叉检查,重点针对“六美”行动中各美丽专班对村、社区交办问题完成情况进行回头看,每周进行一次专项通报,对推进不力、进度缓慢的进行约谈提醒,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

标签: 治理;人居环境;湖州;美丽 责任编辑: 陈雷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湖州基层治理 弹奏城乡“和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