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作为金华的市花,绽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对于竹马乡下张家村来说,茶花的意义特殊无比,它既是村内装点布置的景观花,也是一朵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花”。三十多年来,下张家村将茶花作为具有本土优势的种植业,走出贫困,开启“特色强村”的经济复兴之路。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
摸爬滚打 它从贫困中走来
走进竹马乡下张家村,村口高大牌坊上印刻的“中国茶花之乡”六字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彰显着特色所在。可谁曾想过这个花团锦簇的美丽村庄、这个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前身竟是欠着外债、穷困潦倒的“贫困村”。
笔者从村里的老人口中了解到,三十多年前,下张家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没有集体经营的优势项目,甚至没有一条平坦通畅的马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那时的村民以种地为生,种的多是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自给自足维持温饱,基本没有存款。
74岁的吕春媗曾任下张家村的妇女主任,回想起在生产大队种田的经历,她感叹实在辛苦:“基本上每天从早劳动到晚上,没有多少休息时间,也没有多少收入,只能去城里打零工来补贴家用。”由于贫穷,村民们受教育程度偏低,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多数年轻人还是选择回乡务农。下张家村党支部副书记宗剑波回忆起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过年前夕和同龄小伙伴一同去凉帽山货场的下水沟里捞煤渣。“当时真的很穷,连完整的煤饼都买不起,更别提生活质量了。”宗剑波说。
1975年,一个叫钱瑞华的年轻人退伍还乡,担任了下张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在用“拿土地换路”这条妙招解决了村里交通不便的问题后,钱瑞华开始思考该如何让村民致富。这条“致富路”的铺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宗剑波回忆道,在最开始,村里种植的是茉莉花和白兰花,可是由于事先未做足功课,对种植物品性缺乏了解,花茶“致富梦”因气候不适宜而“破碎”。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山茶花大热,钱瑞华便想拿山茶花试试,没想到这一试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个穷苦的村子,在摸爬滚打数十年之后,迎来了新生。
党员带头 “茶花村”初具规模
1996年,钱瑞华把握时机,决定将拥有本土优势的茶花种植业作为发展方向,走“特色强村”之路。他靠着在生态试验场学到的苗木培育知识,从1997年开始自学种花。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茶花的种植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尝到了甜头的钱瑞华马上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在全村发展茶花种植产业。为了让村民们更快、更好地掌握种植技术,钱瑞华带队前往广东、云南、福建等地考察取经,并引进了20余户种花大户进行实地教授,下张家的村民们变“粮农”为“花农”,共同发展这项特色产业。
村民李建花以前在工厂里上过班,也开过小卖部,收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在钱瑞华引进茶花种植业之后,她和丈夫双双辞职,在2000年开始了一个种花、一个卖花的自家生意,忙得不亦乐乎。“我老公以前就会一点苗木种植,所以我们掌握得很快。”李建花告诉小布,从1亩的试验田到160余亩的种花大户,李建花的日子越过越好。
依托扦插技术,茶花苗圃在下张家村落地生根,而考虑到茶花生长周期长、原生稀缺品种少,有的村民开始钻研嫁接技术。正是这一技术让每株茶花的利润在一年时间内至少翻十倍。周荣根是第一代种花大户,他跟随钱瑞华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种茶花。从向金华的种花大户学习,到听取中国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专家授课,他在2000年后用嫁接的技术引进了国外的新品种,种植的特殊花色赚足了眼光,分到了下张家村茶花产业探路中国市场的第一杯“红利”。
在钱瑞华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下张家村开始经营以茶花为特色的产业,全村98%的农户都种植茶花等苗木。茶花产业不但还清了村集体的外债,也鼓足了村民的钱包,下张家“茶花村”初具规模,如何让“茶花村”走出婺城、走向世界、美名远扬,成了大家下一步思考的问题。
“云”上销售 茶花经济欣欣向荣
下张家村的茶花从线下飞向“云”上,其实源于一次偶然的试验。2010年,由于村里茶花等苗木产量大,满足了本地需求后出现了滞销的情况,眼看着鲜艳亮丽的茶花将成为枯黄的滞销品,妇女主任吕艳青坐不住了,她凭借刚学会的上网本领,在QQ上加了一些售卖苗木的群。本着试试看的心理,她将茶花等苗木的照片拍到群里,没想到反响极好。
“我本来就是试试看的心理,结果我的QQ就响个不停。”就这样,靠着一台二手电脑,一个刚申请起来的QQ号,吕艳青自家的20万棵苗木销售一空。同时,热心的吕艳青开始张罗着帮其他村民家卖苗木。一头是全国各地50多户茶花买家的茶花苗木需求,一头是十里八乡花农的茶花销售出路,吕艳青渐渐摸出了门道,逐步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云时代”的网销中间商。
无独有偶,李建花家的茶花也在互联网上走出了乡村。2014年,她与上海的三个苗木销售商达成协议,成为了茶花苗木供应商。在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后,李建花和丈夫将心思都放在了种植和培育新品种上。如今,李建花在敞亮的新房中只需打开手机、确认订单,便会有一笔货款进账。
今年34岁的高群亮凭借着年轻、专业,将茶花电商做到了“极致”,年销售额可达1000多万元。2011年,退伍回乡的高群亮在帮衬父母种植茶花之余,也在网上卖起了茶花,从QQ群到微信,再到抖音,高群亮顺应时代潮流,将自家的苗木带到互联网中的各大平台,将下张家的苗木品种输送到中国的各个城市。“时代在变,我们应该学会顺应潮流,现在肯定不能只是埋头种花了,还要适应形势懂得销售。”高群亮说道。
2021年为期九天的茶花博览会分会场在下张家村隆重举办,吕艳青带着“茶花姐妹”通过直播镜头线上推介,实现“云”上赏名贵茶花展、逛茶花书画展、看插花大赛,让更多人了解了婺城的茶花产品、茶花文化;高群亮为各地客商订购的茶花苗木出货备货,忙得不可开交,这次,还有国外的客商在他的直播间订购,他家的茶花不仅走出了婺城,更是走向了世界……
从品牌到文化,从线下到“云”上,下张家党组织带领着“金茶花”飘香万里,下张家村“茶花经济”跑出了“加速度”,打开了婺城茶花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