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
芮明杰
浙江在线6月22日讯江南多水乡,水乡多古镇。
30多年来,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得益于旅游发展的助力,遗产地旅游产业也大大激发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也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继承与创新等问题。
6月18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1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在湖州市南浔区召开。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分别就水乡古镇申遗和古镇活化发展进行了主旨演讲。
大运河可为江南古镇申遗提供宝贵经验
近年来,长三角的十余座水乡古镇一直在积极准备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浙江共有4座参与,南浔古镇也在其中。
单霁翔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江南古镇申遗,首先要重塑我们对于文化保护的理念和格局,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古镇的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和特有的生活,留住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一个跨越35座城市的巨型文化遗产,应该如何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
在单霁翔看来,大运河的保护不能只有一条水路,还有沿线的各类景观,为此他总结了十六点“保护”:保护自然景观;保护历史景观;保护建筑景观;保护工程景观;保护运输景观;保护河道景观;保护街区景观;保护园林景观;保护宗教景观;保护商业景观;保护民居景观;保护民俗景观;保护生活习俗景观;保护生产景观;保护艺术景观;保护城市景观等。
作为大运河申遗全过程的见证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单霁翔认为古镇和大运河一样,应该被给予丰富的、综合性的全面保护,并不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既为沿线的江南古镇提供良性的保护氛围,也贡献了珍贵的申遗经验,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后,如何驾驭好整体推进的新机遇,大有文章,大有可为。”
要让历史文化资源走出深闺
单霁翔做了七年故宫“看门人”,从环境整治、房屋修缮、藏品清点,到制作文创周边、利用“互联网+”使故宫成为“网红”,他始终在思考:走进故宫,人们究竟获得了什么?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又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对故宫文化遗产的梳理和再开发,让我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必须要让文化遗产‘活得’更有尊严。”
和故宫一样,藏匿于现代化城市中的水乡古镇,如何保留住原汁原味的人文记忆尤显弥足珍贵。单霁翔认为,更应分析、挖掘每个古镇自身的文化魅力,打破人们对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千篇一律的固有印象。
“游客最希望了解本地的物产、美食、故事,这些独有的特色组成了古镇的生活规律,也让其保留下完整的地域形象。”单霁翔到访过许多江南古镇,在他眼中这是一个个既有历史沉淀又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而申遗经历正是不断挖掘、提升文化价值体现的过程。
“古镇里有才子佳人、历史典故,也有风格多样的别致建筑,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貌景观,不仅是古镇的丰厚家底,更是文创产品的丰富源泉,要想办法让它们与更多人从陌生到认识,从熟悉到相遇。”
在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古镇该如何处理好现代生活与延续历史文脉的关系?单霁翔还表示,今天的古镇不仅要在“古”字上做文章,还要紧跟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运用先进传播手段扩大外界对古镇文化的需求和获取渠道,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创造,有机更新。
把风俗观光游转为沉浸式体验
疫情常态化下,如何打破“小桥流水人家,名人故居打卡”的传统游览模式,是江南水乡古镇面临的共同挑战。芮明杰介绍了乌镇古镇和朱家角古镇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案例,为在场嘉宾提供了古镇发展的新思路。
2010年,朱家角古镇的课植园迎来由音乐家谭盾等人打造的中国首出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这部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故事本来就发生在江南园林,内容结合优美的园林景观进行实景表演,更令游客享受到“流水为琴弦,山石为打击,花鸟虫草为合唱,风吹草动是交响”的别致演艺;2013年开始的乌镇戏剧节,引发了“去乌镇追剧”的热潮,随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入驻、综艺《戏剧新生活》的开播,又引发了游客前往乌镇“明星同款”打卡游……两座古镇文旅业态在附加内容的助力下“脱胎换骨”,把游客风俗观光游览转变为沉浸式体验,在增长收入的同时实现产业良性循环。
目前,不少古镇都在尝试打造夜游项目。自今年1月下旬起,南浔古镇打造游船行进式夜游,游客坐在船上,沿着古镇内市河和运河“Y”字水路前行,即可欣赏“桑蚕南浔、商之南浔、民国南浔”等七个灯光秀节点。在芮明杰看来,古镇的创新尝试值得肯定,但应做“深”做“细”。比如,如果让游客能亲自参演南浔夜游演出,或让游客下船后和灯光秀一起互动,甚至将民宿打造为夜游景观中的一部分,吸引游客“留下来”,挖掘与创新发展更多的体验项目,让游客留下来用心体验古镇的人文生活,才算真正把游客“引进来”。
历史古镇更需要现代化技术干预
如何让江南古镇“活起来”?芮明杰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古镇群发展要有新思路,例如设计一款衔接古镇群的APP或网站,使之成为一体化发展的平台。该平台一方面可以让所有古镇展示风貌、特色、游览路线,以及特产、美食、文创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方便游客设计更好的游览计划,增加游客量并实现各镇间的互相转换;还可以通过对游客信息数据等“数字资产”的分析,提供更广泛的精准服务。
“历史古镇更需要现代化技术的干预。”芮明杰认为,要想让长三角古镇“和而不同,不同而同,关联协同”,就必须结合市场需求,让古镇有目的性地“变身”。“古镇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是长三角群内所有古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古镇需要创新设计对游客有吸引力、多样性的多业态旅游体验。”
古镇是否有其他产业可以发展,增强自身资源实力?芮明杰给出了几点建议:一类是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产业,例如珠宝首饰、特色地方商品等;一类是为地区主导产业配套的零部件的产业,加入主导产业的供应链、价值链,比如为新能源汽车生产零部件等;一类是利用古镇生态环境,吸引科技研发服务产业入住,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