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产电影《红船》剧照
●浙产电影《红船》
与热播剧《觉醒年代》渊源不一般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再造
戳中了今天的青年
说不尽的
红船在嘉兴南湖上,劈波而行。
浙江在线讯作家黄亚洲在长篇小说《红船》中,描述了它在一百年前那个夏天的样子——
“船走得相当平稳,船尾长橹咿呀不停。划船的船娘柔和地扭动着腰肢,舞蹈得单调而从容。因为漫无目的,自10点多钟客人上船起,船就一直自由自在地在湖中心兜圈子。”
1921年,就是在这么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那一年,毛泽东28岁。28岁,也是13位“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这个数字又如同一个预言:28年后的1949年,一个属于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当时,除了那些坚定追寻全新道路的年轻人,还有谁可以想象得出,一条小小的游船上所能孕育的无限可能?
时间愿意证明一切。
一百年,每一个从中走过的个体,都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这个国家在时间的阶梯中,不停歇地向上攀登。
今天的我们,如何获取继续前行的力量?不妨回望红船驶来的方向。
诚然,时光已是悠远。但对于今日的青年,通过由红船而起的文艺作品,足以将手伸向过去,与那个时代的青年双手紧握。
火热7月,已经播完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被很多年轻人二刷、三刷……那个波卷浪急的时代中的慷慨激昂,一次次感染并激励着后来者。
同时,《觉醒年代》打开了更多视线。7月9日,浙产电影《红船》上映,因与《觉醒年代》使用了诸多相同的演员班底,《红船》被看作《觉醒年代》的电影版,从小荧幕走向大银幕。
这111分钟的电影果然不负众望,如同《觉醒年代》,《红船》同样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与今日的青年有着同样的喜怒悲欢。
正是艺术再造,将那些常理之中的细节呈现于我们眼前,把今天的观众,带入历史的真实。
在南湖碧波之上的那条红船,已经成为一种精神。
因它的激励,一桩桩可能,变成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与现实。它们,又联手促生了文艺创作的更多可能性,成为一部部文学作品、影视剧、舞台艺术、美术作品……
文艺是什么?是对精神的致意。回望红船起航的艰难,一路劈波斩浪的辉煌,再望向它驶往的可期未来——
红船不仅仅是一条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