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科的学科差异在两位老专家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大大咧咧、雷厉风行,咸菜臭豆腐全不忌口;一个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不吃腌制食物,日常注重锻炼身体。
“干家务都比我快得多!”老伴说,她是把手术台上的利索劲儿带回了家。
叶书珍是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浙江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委员,师从技艺精湛的孙进主任医师,练就了一身胆大心细的技术。
买猪肉回家练习缝合
家里天天有红烧肉吃
叶书珍是余姚人,从绍兴卫校毕业后,先在当地卫生防疫站工作了两年,由于表现优异被保送到浙江医学院医疗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妇女保健院(即浙大妇院)。
各个科室轮转后,她发现自己最喜欢做妇科手术,清清爽爽、干净利落,符合她直爽的性格。而且,她还找到了自己职业上的偶像——孙进主任医师。
“孙进老师样样(手术)都会做,而且每种都做得好。他开刀没有废动作,手术三下五除二就做好,病人痛苦少。”直到现在,她语气里仍充满了崇拜。
从浙大儿院儿内科退休的老伴也忍不住搭腔,“我们业内人都知道他手术做得漂亮,病人口碑也很好。”
孙进不仅自己技术了得,还不吝倾囊而出,全盘教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多练习。所以,叶书珍获得了很多实操的机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她回忆说,当时她几乎每天买一小块猪肉带回家练习缝合,练完后就把“伤痕累累”的猪肉做成红烧肉,家人享了半个多月的口福。
剔除一百多个子宫肌瘤
姑娘术后顺利怀孕生子
最近几年,叶书珍深受股骨头坏死的困扰,走路越来越缓,时常疼痛难忍。但曾经,她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好几小时,一天连轴转好几台也不觉得疲累。
上世纪90年代初,她为一名患者切除了100多个子宫肌瘤。那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姑娘,查出子宫肌瘤后四处求医,由于肌瘤数量太多,医生都建议切除子宫。但她才刚结婚,还没有生育,无法接受年纪轻轻就失去子宫。后来经人推荐,她来到了浙大妇院。
叶书珍详细评估病情后,认为可以保住子宫,而且以后还有生育的机会,但手术一定要做得足够精细。
她和同事花了3个多小时,一点一点耐心地将肌瘤剥离下来,最后盘子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瘤子,她们一数大大小小一共一百多个。
按照治疗指南,子宫肌瘤术后要避孕一年时间。这个姑娘避孕一结束就成功怀孕,后来剖宫产生下一个可爱的宝宝。出了月子,她就带着花生从老家来到医院感谢医生护士们。
女儿也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
接力救助老妈的老病人一家
从医大半辈子,叶书珍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弟子,现在大都已经成长为妇产科领域的专家名医。其中最特别的要数她自己的女儿,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的林晓峰主任医师。
成长于一个双医生家庭,林晓峰和弟弟学生时代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她记得,那时全家住在浙大妇院的宿舍,妈妈经常深夜赶到医院抢救大出血的产妇,“虽然觉得很辛苦,但在医院看到很多产妇来感谢我妈妈,就觉得这个职业很伟大。”
某年大年三十,叶书珍和丈夫同时轮到医院值班,他们没有提出和同事换班,而是一个带上女儿到浙大妇院,一个带上儿子到浙大儿院,一家人分开在值班室吃年夜饭、迎新年,度过了一次特别的春节。
后来林晓峰也考上了医学院,毕业分配选专业时跟随妈妈的脚步选了妇产科。别人打趣说,“你妈妈那么辛苦,你也要做妇产科啊。”她一板一眼说:“我不怕吃苦。”
她曾在浙大妇院进修半年,分到叶书珍小组,真正当了回妈妈的学生。她发现,很多病人点名让妈妈做手术,这才更深刻体会到妈妈在专业领域上的造诣。后来她专业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经常和妈妈求教讨论,“偷师”一些手术的要点和技巧。
叶书珍有一个来往几十年的老病人王女士(化名),当年她患上巧克力囊肿,严重痛经,结婚2年多一直没有怀孕,找叶书珍手术后才成功生了孩子。从此以后,她逢年过节都会带着儿子来探望叶医生一家,两家人成了朋友。
等到王女士儿子长大成家、儿媳妇怀孕,叶书珍早已退休多年,但林晓峰已经成长为产科的主任医师。于是,她接替妈妈为孕妇保驾护航,顺利帮他们迎来了家族新成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