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很多同学都喜欢去游泳吧,那你知道怎样才能游得又快又省力吗?铅球这项运动是体育课必练项目,那怎样才是准确的投掷动作呢?我们人体的一切运动必须遵循基本的力学规律,每项运动都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
本期科学汇,我们邀请了丽水中学的物理竞赛老师高嵩,请他为同学们上一堂不一样的体育课。
主持人 陈素萍
了解这些知识,你能游得更快
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设34个小项,是奥运会所有项目中仅次于田径的“金牌大户”。
游泳,是大家熟悉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项生存技能。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泅水活动的记录。
国际标准游泳池长50米,宽至少21米,深1.80米以上。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站在出发台上出发(仰泳除外),出发台高出水面50-75厘米。哨声响起,游泳运动员纵身跃入水池,此时运动员们在水下会游很久,这是为何?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破水而出,需要克服水的表面张力,并且会有更大的阻力,使速度变小,所以运动员会尽量在水下多游一会,以便保持尽可能大的初速,同时保存体力。
当运动员浮出水面,以自由泳的姿势往前游时,我们看到手臂不断激起水花,这里又有哪些物理知识呢?原来,手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运动员需要将水往后推,才能获得水对手向前的力。自由泳手臂入水时,手掌要大拇指先入水,以减少迎面的阻力,入水后手掌向外再向内做抱水,(屈臂高肘状)划水,当手掌过肩垂直面时再推水,以获得最佳的对水面,通过手掌的作用力与水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向前位移。
潜入水下游泳时,运动员们又会受到哪些阻力呢?这时候主要是来自于水的阻力,重力与浮力基本平衡。浮力使运动员保持部分身体在空气中,毕竟空气阻力比水的阻力小很多,但运动员自身有重力,总会有部分身体浸在水里,如何分配自己的力量,使一部分用于前进,一部分用于让部分身体浮出水面减少阻力,这就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此外,同学们是否留意过,游泳运动员会穿一种叫“鲨鱼皮”的泳衣,又是为何?在悉尼奥运会上,号称“鱼雷”的泳坛名将索普身穿仿生技术的“鲨鱼皮”游泳衣,在比赛中连连夺冠,其秘诀是泳装表面微型棘齿产生的细小涡流能有效减少前进中的“压差阻力”。
所以运动员的“行头装束”是很有讲究的。除了泳衣,篮球明星乔丹脚下的“气垫鞋”,短跑名将约翰逊的“金缕鞋”,刘翔的“红色魔鞋”,都被大家津津乐道。运动服已经成为服装行业中的“独立王国”,高科技新型材料和人体工程学、运动力学结合,共同打造了体育健儿的披挂、战靴和战衣。
学会这些技巧,铅球推得更远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铅球。至今,英语“铅球”(shot)一词,仍与“炮弹”一词相同。这可以追溯到铅球运动的起源。
远古时期,人类想生存延续下去,不仅要跑得快、跳得高,还要学会把石头、鱼叉等投得又远又准,以便击中猎物而获得食物,这是铅球运动的前身。
现代铅球的起源大概始于公元1340年,欧洲炮兵在训练中使用废弃的铅制炮弹进行比赛,后逐渐形成铅球运动。
目前,国内外流行两种推铅球技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评定和衡量这两种技术的好坏,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
首先是出手初速度,指通过人体一系列的运动作用于铅球,使铅球在离手一瞬间获得一定的飞行速度。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出手初速度越大,铅球飞行就越远,因此力气大的运动员有先天优势。当然,实际情况还和运动员具体的发力姿势有关。
其次是出手高度,指铅球最高出手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通常出手点较高,出手角相对减小些,可以加大水平分力,使铅球远度增加,因此,在最后用力过程中髋、膝、踝和脚趾关节应充分蹬伸,躯干、手臂充分伸展,以便获得理想的高度。
最后是出手角度。假设抛射点和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45°抛出的铅球落点最远。但实际上,起抛点大约在运动员的肩膀高度,那么就不是45°,所以这是与运动员肩高、臂长和初始抛出速度有关。比如起抛高度1.8米,初始速度假设10米每秒,那么最佳角度大约是40.5°,最远可以抛到11.7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