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雷云:虽九死其犹未悔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这是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雷云给自己立下的“规矩”。
雷云,1933年生,杭州临安人。初三时,他看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从此对理论产生兴趣。从华东师范大学政教专修科毕业后,雷云被分配做了中学教师,一边教学一边啃原著,并着手理论研究,1958年即出版了第一本论著《因果论》。同年,他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仍坚持每晚阅读马列著作,信仰没有丝毫动摇。
1979年,雷云得到平反后被调回省委宣传部。身份的改变使他意识到,写文章不再是个人的事情,准确地研究和宣传党的理论,对干部党员进行正确引导,是职责所在。他开始钻研邓小平理论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主要精力集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上。
1993年,雷云罹患癌症,经历胃全切手术,导致身体日渐消瘦。面对绝症,他也是以彻底唯物主义态度泰然处之。1995年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问题》,有25万多字是他在化疗中写成的。
雷云在晚年曾写道:“若天假以年,定当一如既往,刻苦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写作,为繁荣发展党的理论事业再尽一点绵薄之力。”
蔡永祥: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战士
“天上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望到北京天安门,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这首蔡永祥自编自唱的诗歌曾收进全国小学课本,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这位年轻战士的事迹更是代代相传……
1948年,蔡永祥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的贫民家庭。幼时的他学习用功,经常提早到校打扫教室。1966年2月,他来到杭州六和塔下,成为一名守卫钱塘江大桥的哨兵。在日常生活中,蔡永祥以张思德、雷锋为榜样,总是热心助人。不仅事事抢在前面,还经常帮战友洗衣,帮炊事班挑水。他从大桥上走过,不是帮人挑担,便是帮人推车,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在执勤时发现离他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而此时,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已向大桥飞驰而来。在即将车翻桥毁、人员伤亡的紧急时刻,他一边鸣枪示警,一边向列车冲过去拼命把大木头掀出了轨道,用生命保护了钱塘江大桥和列车上旅客的安全。
为表彰蔡永祥的英雄功绩,他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其感人事迹也轰动全国,成为继雷锋、王杰之后亿万人民学习的又一楷模。他的生命虽然定格在18岁,但一心为公的精神永存之江大地。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今年83岁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现在仍忙于石窟保护和管理等工作,不知不觉,她与莫高窟的相守已近一个甲子。
樊锦诗,祖籍浙江杭州。幼年时得过小儿麻痹症的她,身体一直很弱。1963年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时,她毅然响应“报效祖国、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住土房、吃杂粮、喝碱水……那时条件艰苦,“说没有犹豫动摇,那是假话。”樊锦诗回忆,敦煌壁画的绝美和前辈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成为她最终留下的原因。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是,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敦煌研究院创建了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石窟考古新模式,莫高窟成为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
“如果莫高窟被破坏了,那我就是历史的罪人。”樊锦诗说。同时,她也在思考,如何将这举世卓绝的文化遗产展示给公众。为此,她大胆构想并实施“数字敦煌”项目,实现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被季羡林评价为“功德无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