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等待》
龙游县的一次公审大会上,丈夫在台上受审,审判台的后面,妻子抱着孩子苦苦等待中。为了你的家庭幸福,请遵纪守法…… 。摄于上世纪80年代
《送礼》
过年了,这位老爷爷来到江山市区 ,把自己养的大公鸡送给亲戚。摄于1993年
《排队买菜油》
农历新年前,在龙游县粮管所粮油门市部大院里,一大早就赶来排队买菜油的居民们,手上拿着油票等候开门。 摄于上世纪80年代
《午休》
龙游县某乡村幼儿园,午休时,小朋友已进入梦乡,而老师还在一旁边看护边批改作业。 摄于1989年
《商厦就是我的家》
衢州市区中百商厦失火,员工们奋力救火。 摄于1997年
《一车“睡”客》
衢州市区至衢县后溪镇的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与睡着的乘客。 摄于上世纪90年代
王飞
老鲍是我的良师益友。20年前,我从一名教师尝试转型摄影记者时,他的代表作《痛苦的等待》《一车“睡”客》就以质朴却富有哲思的影像语言,深刻地影响着我。
那是老鲍创作的高峰期,也是纪实摄影的黄金时代。
7月底,即将退休的老鲍系统梳理了时间跨度近40年的摄影作品,让我再次久久凝望和思考。一个个瞬间,定格了改革开放后三衢大地上的社会变迁,闪现着大时代下平凡个体的人性光芒,凝固成为一个时代的影像记忆:
《排队买菜油》《送礼》,展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衢州居民物质生活的匮乏,与如今正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新衢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痛苦的等待》里,公审大会会场背后,等待中的被审判人员的家属,内心的痛苦表露无遗;《午休》中,简陋的幼儿园里,孩子的酣睡和教师的坚守,让人心酸又有些温暖……摄影是时代的镜子。近十年来,最美现象在衢州蔚然成风,老鲍也将镜头由《一车“睡”客》转向最美人物的影像叙事,将一个个平凡的人物拍出了不平凡的精神气质:《子夜孝绳》(2014年)《“咬”出来的“微生活”》(2015年)《“早餐奶奶”》(2016年)《九旬老人三十六年义务清扫山路》(2017年)《“棉鞋阿姨”》(2018年)《名中医林钦甫》(2019年)《抗美援朝老兵余元利》(2020年)……
我一直认为,即便在喧嚣浮躁视频化碎片化的新媒体时代,无声的静态影像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顽强的生命力。前提是,这个瞬间是有历史痕迹,有情感有思想,自己能“开口说话”的。
老鲍跨越近40年的摄影作品,坚定了我的想法。
《老外“追星”》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里,参加祭孔的海外孔子学院学生,与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交流。 摄于2012年9月28日
《“早餐奶奶”》
衢江区黄坛口乡黄坛口村的毛师花老人,在乡中心小学门口摆摊卖早餐,为了让山区孩子吃上实惠又热乎的早餐,数十年价格保持不变,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早餐奶奶”。 摄于2016年5月17日
《送饭抗“疫”》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开化县长虹乡真子坑村老党员邹妙富和妻子坚持每天从海拔600米高的山上,徒步5里山路,免费为疫情防控卡点的执勤人员送上“暖心 饭”。 摄于2020年2月11日
《“咬”出来的“微生活”》
柯城区沟溪乡后坞村村民许燕华原是一名水电工,不慎摔伤后,颈部以下全无知觉。 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他逐渐走出阴影,学会用嘴咬笔打字、聊天、开网店,用“嘴”开启了新生活。 摄于2015年6月24日
《“推”着妈妈上学》
在一次车祸中,衢江女孩蓝微失去了爸爸,妈妈下肢瘫痪。年幼的她担负起照顾妈妈的重任,从此带着母亲一起上学。 摄于2016年8月13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