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活跃在赛场之外的3位浙江姑娘——
我在东京当奥运志愿者
2021年08月09日 07:46:5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杭州姑娘琚晔——

  奥运村里感受“奥林匹克”

  钱江晚报特派记者 宗倩倩

  奥运村应该是每届奥运会除了比赛场馆外,最受外界关注的地方了。全世界的高水平运动员,大半个月的时间里都在这里同吃同住,一起生活。

  尽管受疫情影响,这届奥运会很特殊,东京的奥运村也不对媒体开放,但可爱的奥运志愿者没有缺席。在其中,记者找到了一位在奥运村做志愿者工作的杭州姑娘琚晔。

  联系上琚晔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她的志愿者工作繁忙劳累,前几天原本约定晚上10时多她结束工作后联系,到点,她发来一句话:“我今天实在没力气了,不好意思。”

  原来当时台风即将登陆日本,琚晔上上下下跑到各个代表团的楼层敲门,叮嘱他们把旗帜收起来,免得被风刮飞。

  这是琚晔志愿者工作的一个缩影,看起来琐碎、繁杂。琚晔在奥运村的语言组,主要是做基础沟通协助,帮运动员、代表团成员以及奥运村的日本员工做翻译。

  琚晔是杭州姑娘,杭二中毕业之后便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读生命医学,从学士读到了博士,然后留在日本工作。说到申请志愿者工作的初衷,琚晔说:“觉得很难得吧,我又正好在日本,就想申请下,有点大赛的参与感。”于是,琚晔在网上报名,填写了简历、志愿者经历和外语水平等,然后被幸运地分到了奥运村。

  “溜达来溜达去”,琚晔这么形容自己在奥运村里的工作:“我们没有被分配具体区域,所以理论上哪里都能去,工作证上的通行区域也写着‘ALL’。”

  但琚晔的“溜达”可不是逛公园般悠哉悠哉。比如在失物招领处帮助运动员和日本工作人员沟通,又比如在洗衣房帮助那些找不到自己送洗衣物的人。

  琚晔的工作时间是每天下午2时到晚上10时,和其他大赛志愿者一样,是没有报酬的,“但是会管一顿饭和1000日元的交通补助。”琚晔说。

  刚进奥运村工作时,琚晔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东京奥运村很大,总占地约44公顷,相当于60多个足球场。设有居住区、运营区和奥运村广场3个区域。居住区域由21栋14层至18层建筑组成,最多可容纳1.8万人居住。

  每天在这么大的村子里“溜达”,可不是闹着玩的。琚晔说:“每天大概2万步吧,走来走去真的很累。”中国队的防疫管理特别严格,“中国队基本不怎么逛,食堂、房间、大巴乘坐点、奥运村广场,几点一线。”

  一个大赛的志愿者分很多种类。赛场里负责引导入座的、停车场里管理交通的、媒体间保障网络技术的……对于琚晔来说,能够被分到奥运村,实属幸运,因为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最佳追星场所。

  开幕式当天,琚晔就比很多观众先一步看到了参加开幕式的中国代表团。当时一些运动员先行下楼准备出发,琚晔还帮他们拍了一些合照和视频。

  遇到在大厅集合的女排姑娘、和姚明擦肩而过……这些都是琚晔在奥运村的幸运偶遇。“其实去中国队所在的楼蹲点,就可以见到所有人,但我不可能一直在那儿蹲点。”

  但琚晔还是幸运地和奥运冠军张雨霏、巩立姣合了影。“张雨霏夺冠那天我就一直在说想见她,第二天就见到了,鼓足了勇气上前合影,小姐姐好可爱,笑起来巨甜。”琚晔说。

  琚晔还特别想见中国乒乓球队,但一直都没遇到:“别说是我了,其他志愿者也都没遇到过,我怀疑他们都早出晚归训练。”

  除了中国队,琚晔也在这里见识了各个国家代表团的风格与特色:加拿大队在楼里搞了个跟酒吧一样的吧台自己玩耍;牙买加队特别热情快乐;英国队居然搬了一个他们标志性的红色公共电话亭过来……

  琚晔也从刚开始单纯感受到累,到后来逐渐有了乐趣。“我觉得奥运村非常‘奥林匹克’,不同地方的人会交换徽章,选手拿奖牌了大家都会庆祝。”在有限的空间和严格的防疫政策之下,这里依然“奥林匹克”。

  温州姑娘南程洁——

  展现中国人的精气神

  本报记者 沈听雨

  身穿蓝色制服,戴着口罩和身份牌,背着志愿者专属腰包,身后是空旷的奥运比赛场馆——不久前,31岁的温州籍女生南程洁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张照片,并将自己在东京奥运会做志愿者的故事娓娓道来。

  自2007年前往日本读大学后,南程洁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虽然此前东京奥运会举办时间迟迟未定,还有许多志愿者因为各种原因选择退出,但南程洁认为:既然报名了、也入选了,那么就有一分责任感在身。

  今年5月,拿到东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证件、装备以及安排表后,南程洁在朋友圈写下这么一段话:“有不足,有不安,有很多未知数,也还不清楚接下来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和挑战,但这次我还是想作为志愿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届奥运会,南程洁是语言组志愿者中的一员。她被分配到日本武道馆为媒体和参赛选手做日英、中日和中英的翻译。

  “每场比赛结束后,参赛选手特别是获奖选手都要去电视转播混合采访区和媒体混合采访区接受采访,我们主要在这两个区等着,对采访进行翻译。”南程洁告诉记者,除此之外,语言组志愿者有时还需要为参加颁奖典礼的选手进行典礼流程的说明,或带选手去药检等。

  奥运会期间,南程洁的工作时间根据赛程安排而定,有比赛的日子里,是每天下午4时左右到晚上10时,若部分项目比赛时间较长,有时还要到晚上11时甚至更晚。

  “‘上午搬砖,下午做志愿者’就是我最近的状态。”南程洁笑着解释,因为自己的志愿者排班是在下午,所以每天都是上半天班后再前往日本武道馆。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志愿者进比赛场馆的流程也特别严格。“手部消毒、检测体温、人脸识别、权限卡扫描、行李检查、过安检门……”南程洁向记者罗列了进入比赛场馆前的程序。不仅如此,由于语言组志愿者需要接触媒体和选手,因此除了工作日首日要进行核酸检测外,此后每4个工作日都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对于南程洁而言,这次成为奥运会志愿者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现场听了许多选手的采访,“特别是一些拿奖牌的选手,能听到许多关于他们赛场之外的趣事。”不过,她也有所遗憾,中国柔道队在本届奥运会上没有拿到奖牌。

  不过,东京奥运会柔道女子78公斤以上级的那场铜牌争夺战至今仍让她印象深刻。“当时,中国选手徐仕妍对战阿塞拜疆选手伊琳娜,我和另一位志愿者在转播混采区等待时非常紧张。随着比赛的推进,我的手心都是汗,很希望徐仕妍可以赢。”南程洁说。

  徐仕妍最终遗憾落败。当她来到媒体混采区接受采访时,带着哭腔说:“将来,我一定会重新站上领奖台。”南程洁坦言至今仍深受震撼:“翻译这句话时,我的声音也在颤抖,在现场亲耳听到感觉真的不一样,情绪不自觉就被带动起来了。”

  这并不是南程洁第一次当奥运会志愿者。5年前,在巴西里约奥运会,南程洁同样作为语言组志愿者,为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拳击等项目的参赛选手们做翻译工作。

  “在里约时我负责的场馆所进行的比赛都是中国夺牌的大热门,比如乒乓球。”南程洁边说边发来了自己与马龙的合影,以及她当年为丁宁做翻译时的照片。她感慨道:“这些经历都太难得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服务,为中国选手加油呐喊。”

  因此,当2018年东京奥运会开始招募志愿者时,她便在网上报名,填写了简历、志愿者经历和外语水平等,最后再次入选。南程洁说:“当我作为志愿者,站在奥运比赛场馆内,看到世界各个代表团在这里相聚、在这里拼搏奋斗时,那种面对艰难与挫折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让我很感动。”

  “通过志愿服务工作,我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南程洁介绍,里约奥运会时她就加入了一个中国志愿者组织的群。在此次东京奥运会上,他们中有些人和自己一样再次成为了志愿者,希望能为奥运会的举办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精气神。

  衢州姑娘赵翊雯——

  为北京冬奥打前站

  本报记者 赵璐洁 通讯员 范少杰

  早晨7时30分从住处出发,搭乘地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位于东京晴海海滨的东京奥运村。换好志愿者制服,准备就绪……25岁的衢州姑娘赵翊雯作为奥运会志愿者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而今年赵翊雯将结束在日本的硕士课程。这个夏天,她选择用参与奥运的方式向自己的学生生涯告别。

  东京奥运会开幕前一晚,赵翊雯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身着志愿者制服的照片,显得朝气蓬勃。

  作为志愿者,赵翊雯被分配到NOC(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助理岗位。赵翊雯介绍,NOC助理主要负责信息传递,同时兼顾为代表团成员的衣食住行服务,此外还包括整理相关文案材料、协调团队成员的有关证件签发、陪同运动员熟悉场地等。

  “既是翻译,又是联络员和协调员。”赵翊雯说,她主要负责服务挪威体育代表团。从选手村里的房间、食堂,到选手村外的练习场、比赛场馆,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选手房间里生活用品的补给、选手去比赛场馆的车辆预约、甚至给选手寄发快递都在她的工作范围内。

  早出晚归是赵翊雯志愿者工作的真实写照。上岗打卡的时间为上午9时,赵翊雯会早早从住处出发,赶到选手村。一天下来,往往要到晚上8时结束才能回家。回到家后,赵翊雯还要继续做作业、赶课题,十几个小时连轴转。

  “能够在奥运会当志愿者是一件光荣且快乐的事,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可以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志愿者。他们有的参加过多届奥运会,有的能流利地用多国语言交流,能感受不同的文化。”赵翊雯直言收获满满。

  赵翊雯还笑着展示她收集到的各种徽章。东京奥组委会根据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时间颁发不同的徽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志愿者也会彼此交换徽章,在赵翊雯看来,这是专属于奥运会的文化。

  赵翊雯也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私心”:希望有机会在比赛现场声援中国队选手,尤其是为浙江籍奥运健儿加油助威。8月3日上午,赵翊雯在现场观看了浙江籍“飞人”谢震业的男子200米比赛。这天,赵翊雯拼命鼓掌,手都拍疼了。她感到现场的气氛“超燃”,最终谢震业以20秒34的成绩晋级半决赛。

  “除了现场观赛,能在选手村里遇到中国队选手也算是‘小确幸’。”赵翊雯说,她曾在选手村和衢州籍运动员黄雅琼打招呼:她对黄雅琼喊“加油”,黄雅琼则送给她“中国红”口罩。

  将时间拨回到2018年9月,正在重庆大学就读日语专业的赵翊雯看到了东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海报。爱好羽毛球、篮球,擅长日语、英语,正计划报考日本上智大学研究生的赵翊雯毫不犹豫地递交了报名申请表。

  赵翊雯回忆,她报名注册账号后,填写了个人信息、擅长的外语以及熟练程度、兴趣爱好、申请理由等信息。因为自己熟练掌握日、英两门外语,沟通能力也不错,对“海选”信心满满。

  果不其然,2019年2月,赵翊雯接到了面试通知。志愿者面试环节出人意料地快,两个人一组接受面试,仅持续了10分钟,她就轻松愉快地通过了。

  “因为面临疫情风险,我父母曾让我放弃。”赵翊雯告诉记者,“但我不愿意,加上东京奥组委为志愿者们提前安排了疫苗接种,父母最终同意了。”

  接着,赵翊雯便开始参加奥运会的研修培训,学习奥运会项目以及服务种类等相关知识,“本来应该还有实地研修,详细介绍服务流程,但是因为疫情取消了,只能在网上看研修视频。”她说。

  在赵翊雯看来,此次参加东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她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为明年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工作打前站。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后,赵翊雯也在网上报了名,尽管最终的结果还没确定,但她充满了期待。


标签: 志愿者;奥运村;奥运会;奥运会志愿者;志愿者工作;比赛场馆;运动员 责任编辑: 杨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我在东京当奥运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