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三中的郑老师在今年7月的《读本》(初中)国家级培训会议上,作为试教老师代表,做了分享
浙江在线8月19日讯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一套全新的教材将进入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这就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
这套《读本》,是青少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读本》已在全国5个省的中小学进行了试教试用,浙江省是其中之一。下周,《读本》还将进行浙江省级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杭州)培训活动。
去年11月,杭州市西湖区的四所中小学参与了《读本》全部内容的试教试用,包括两所小学——杭州市星洲小学、杭州市三墩小学;两所中学——杭州第十三中学、杭州市三墩中学。
今年3月和7月,参加试教的小学和初中老师代表还分别参加了《读本》的国家级培训。
全新《读本》都有哪些精彩内容?经历试教的老师们有什么感触?孩子们有哪些感想?钱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参与试教试用的老师和同学们。
精心设计、由浅入深
立德树人的意义重大
记者在杭州几个教育部门教研室,看到了《读本》的小学、初中不同版本,立刻被它的思政主旋律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住了——
小学低年级的《读本》第一讲是《我爱你中国》,从我们的美丽家园说起,展示了国旗、国徽、国歌。这一讲中还列举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和伟大成就,例如孔子、万里长城、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等。
不仅如此,这个单元还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一张图文时间表。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香港、澳门回归,从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内容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还很贴心地给复杂的汉字注上了拼音。
第二讲《一心跟着共产党》中,同样用了大量图片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出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刘胡兰、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也有一些不太熟知的面孔——例如川藏线上“英雄信使”其美多吉。这位长途邮车驾驶员,冒着生命危险,穿行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上,行驶140万公里,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最后是抗疫英雄们,钟南山和无数抗疫医护人员的形象出现在《读本》中,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初中阶段,《读本》的内容深度有了一个飞跃,分为8讲16个章节。相比小学的内容,初中版文字量大了许多,每一讲的开头有不少理论性的文字,阐述这一章的主题,随后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图文例举实例。比如第一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出现了嫦娥五号探月任务,用中国航天事业示范“中国梦”。
第一讲的第二章节阐述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对初中生来说或许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读本》中对此做了比较接地气的解读:展示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三大件”(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并这样阐述个人生活和国家发展的关系:“从当年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作为美好生活的象征,到如今,14亿中国人意气风发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时代的进步带来了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社会·法治初中教研员王艺告诉记者,《读本》由浅入深,体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她说,中小学思政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但《读本》的内容更系统,立德树人的意义重大。对学生而言,《读本》中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模式等,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指引。”
曾参加国家培训的十三中郑老师:
试教时的这一幕,让我深深感动
杭州第十三中学的社会·法治老师郑惠方去年参与了试教。今年7月的《读本》(初中)国家级培训会议上,她作为试教老师代表,分享了第五讲“法治兴则国家兴”的课例研究内容。
去年11月底,郑老师试教的是《读本》(初中)第一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第二课时内容——《“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孩子们在知道中国梦内涵的前提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知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郑老师在上课时,加入了“生活化”的内容,采访了学校保安、校医的梦想,录了一个视频——从我们身边人的梦想,从他/她的梦,到“我的梦”,最后回归到学生对个人、国家未来的憧憬和想象,并希望孩子们结合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为助力中国梦、助力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探究与思考”环节,郑老师让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梦想,在2035年期望的生活(职业)状态和2050年期望的生活(职业)状态。“让孩子们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在每个阶段,预计在自己身上会有哪些变化。”
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句句发自内心。有一幕,让郑老师非常感动,记忆犹新:“有位女生,聊起了在抗疫中她的所见所想。她说,在疫情期间,她在新闻、身边看到很多‘逆行者’,很多党员先锋,心底有深深的敬佩。女生动情地说,她以后想成为一名医生,如果国家有需要,她一定也会像在疫情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千千万万个医生一样,站在最前线。”
在郑老师看来,生活即教育,教育取材于生活,而思想就在社会生活之中,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这门课,对于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帮助学生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