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提出了三个工作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治理机制,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二是统筹推进、试点先行,支持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制度成果。三是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切实推进“校内三提高,校外三严格”,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作业质量以及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培训价格。
《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2021年,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推进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到2023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校内高质量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体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实施方案》出炉,学校有什么反应?记者采访了杭城部分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
选择性作业,真正给学生减负
杭州景成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曹纺平说,方案要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还将出台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管理等“五项管理”的落实意见,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曹校长表示,这是学校已经在研究和尝试的事,主要措施是“选择性作业”,即作业分层布置,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情,实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位初中校长对记者说,他们根据最新的“双减”政策,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包括建立班级每日作业总量公开制度,成立由班主任统筹、班级家委会代表监督的每日作业公开、公示、监督机制,由班主任协调各科作业量,班级家委会代表及时反馈家长的意见,做好及时调整和不断精确化。
方案还明确,小学生“晚九点,不作业”、中学生“晚十点,不作业”的警戒线,允许学习力不足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地减少完成作业量,甚至考虑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结合本班教室或者学校其他场地,组织学生午睡。对于午睡实施较好的班级,视为班级文化建设有创新。
老师也要完成理念、观念转变
在杭州现代实验小学校长张刚看来,这一“双减”政策落地,尤其是做好“五项管理”,首先学校老师要完成理念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会引领老师推进行动的转变。
“我们学校在暑期的校务扩大会议和师德培训期间,组织开展了双减政策的学习。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一小时,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新学期在作业管理这一块,肯定要增加科学性分层。”
采访中,很多校长们都提到了作业分层。张刚校长说:“分层特别重要,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同样一份作业,有些孩子要做一小时,有的孩子只要半小时就做完。所以,老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一小时内搞定作业。此外,我们老师也会通过学科同步、班级统筹控制总量。同时,老师要做好作业的批改与讲评,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作业反馈的效果。通过这样一个多元的机制、个性的评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又比如,确保孩子的睡眠,中午也能小睡片刻,像我们这样位于老城区的学校场地有限,就在每个教室放一半孩子数量的小垫子,这样轮流休息,避免孩子们趴在桌子上睡。也将午睡和这个午休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因为有些孩子是没有午睡习惯的。
落实减负管理,离不开家长配合
不管是五项管理,还是课后服务,很多校长认为,重要的是积极探索现代学校治理的新常态,就是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完善校园的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的发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次。努力创新家校协同的方式,如有的学校以双减为主线,已经开展了前期家校协同会谈,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以家长的理念转变来促使这个双减更有效地落地,如像睡眠管理、手机管理等,都离不开家长配合。
《实施方案》对课后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们认为,应该围绕孩子的个性特长来提供服务。很多人都知道,杭州一直在做的1+X服务(“1”是指学校提供看护性质基础性托管服务,小学生在教师管理下,自主完成作业、预习、复习、阅读等;“X”是指学校安排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社团活动,供参加托管的小学生选择)。今年暑假,杭城已经尝试开出了上百个学校暑托班,效果很好,很多都结合学校的特色品牌课程和场馆设施,让孩子有了不错的体验。在新学期,在减负背景下,学校将首先从时间上保证课后服务不少于2小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特色课程,满足孩子综合素质发展需求,提高特长和能力。
本次实施方案对校外学科培训进行了清晰界定,并规范了培训市场管理。校长们认为,虽然有的家长一时还难以转换观念,但只要国家坚决执行,是一定会有效果的。学生会将学校当作主阵地,学校的一些举措实行起来会更加有效。至于课后服务,只要学生自愿,教师情愿,合理收费,服务优质,效果一定不会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