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路,杭徽公路起始段。摄于1940年代
前段时间,杭大新村被推荐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公示正在进行中。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公示上,除了杭大新村,还有一个很有讲头的地名——西溪路,后面带着一个括号“杭徽古官道”。
西溪路,杭州人熟得不能再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松木场缝纫一条街,九十年代中后期林立的服装小店,前十年就火起来的方林富炒货……
可是,西溪路跟杭徽古官道有什么关系?
在驴友圈大名鼎鼎的杭徽古道,是从古徽州绩溪伏岭镇至浙江临安市马啸乡的一条古道。这条古道风光好,却不是货真价实的古官道,只是一条乡道,或者说是一条岔道。
真正出没于志书文献中的杭徽古官道,是古代徽州通往杭州的主要道路,据载“徽州境内的古道全程100多华里,路宽1.5~3尺,多为石板铺筑”,它的东端就是夹在保俶路与杭大路之间的这一段西溪路。
1
这一段西溪路,路两旁是颇有些年头的枫杨树,每年五月,就垂下一溜溜钱串串,夏季绿荫如盖,走在下面根本不用打伞。
在50后60后的印象中,西溪路最早叫杭徽路,是一条黄沙铺成的“马路”,路边一大片稻田。路的东端,连着松木场的大水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年的松木场还是一片宽阔的河道,船只众多,交易热闹,买卖着木材和蔬菜。
这跟郁达夫《西溪晴雨》里的景象,几乎没什么大变化——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郁达夫坐车直往留下,走的应是“杭余公路”,是杭徽公路的一段,但郁达夫游西溪那会儿,杭徽公路还未建成,这条路只通到余杭。
2
直到1933年11月,杭徽公路才全线通车,告别了杭徽往来,除了水路,只能走古官道的漫长历史。
如今,从杭州坐高铁到黄山,2小时左右,换走杭徽高速,汽车也不过跑3个小时。
可在100多年前的清末同治年间,徽州休宁县一名在杭州塘栖镇做小生意的商人汪玉衡,春分时节从杭州登船,溯水而上抵屯溪,走的是相对便利的水路,都足足花了8天时间。
一点不夸张,古时候,往来杭徽的商旅,走旱路杭徽古官道,需跋山涉水半个多月。
这条古官道,存在了千百年。从皖浙交界处的昱岭关初建年代可以推算,三国前期,杭徽古道就存在了。吴越国建立后,杭徽古道更是成为连接两地的大动脉。
千年官道,西起歙县,途经老竹铺、冷水铺、吴山铺、王千司、郑坑店,穿越昱岭关,进入杭州府昌化县,最后途经余杭县,到达杭州城。
无数徽州商旅经过的古官道,其中一段也曾经是南宋高宗赵构去往余杭洞霄宫祭祀的辇道。
“是坞有泉皆到水,沿山无处不栽梅。春深一路红尘起,尽说看花车马回。”
《西溪百咏》里说的就是赵构第一次去大涤山洞霄宫路途上的场景。旧时的余杭有着南宋最显赫的宫观——洞霄宫,皇帝出驾进香,走的就是由宝石山背绕秦亭山,一路十八里。辇道沿西溪而行,遍植梅树,同时也是西溪路的前身。
3
这条古官道到了上世纪初,进入工业发展期,才暴露其不可避免的短板。
当时,祖籍徽州的爱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联络不少徽商共议修建公路之事。后来发现不仅钱不够,还有很多牵绊,事情不了了之。
陶行知先生说:“事情虽没有头绪,但我们这次行动等于撒下了种子,已引起大家的注意,迟早会有人出来干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公路勃兴,汽车骤增”,杭州境内的公路建设一日千里。
1932年,安徽、浙江两省发起建造徽杭公路,但沿线崇山峻岭,工程费用非常高。浙江方面已将公路修到了昌化县,歙县县长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对徽商兄弟曹霆声、曹九如。
曹氏兄弟在沪杭称雄商界,富甲一方。他们回报乡梓,造福乡亲的其中一个举动就是独资建成杭徽公路歙昱段,两兄弟拥有15年的专营权。
如今的西溪路,地标是门口总是排队的方林富炒货店。
4
1933年11月,老杭徽公路全线215公里,正式通车。
翌年春天,应当时的浙江省建设厅邀请,郁达夫、林语堂与作家潘光旦、金增嘏、徐天章(申报记者)、吴宝基(时事新报摄影记者),考察杭徽公路沿线。
这一趟,郁达夫写了三篇游记:《出昱岭关记》《屯溪夜泊记》《游白岳齐云之记》。
昱岭关,是徽州通往杭州的交通要道,山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读一段《出昱岭关记》,就知道当年曹氏兄弟斥巨资建成的歙昱段,有多不容易。
当时昱岭关关门正在新造,“停车下来,仰视众山,大家都只嘿然互相默视了一下;盖因日暮途遥,突然间到了这一个险隘,印象太深,变成了Shock(惊叹),颂赞之声自然已经叫不出口……向关前关后去环视了一下,大家松了一松气,吴徐两位照了几张关门的照相之前,那紧张的气氛,才兹弛缓了下来。”
出关后,进入安徽绩溪歙县界。从三阳坑到屺梓里,二三十里的车程,郁达夫一行在昱岭山脉的上下左右绕得头晕。
“过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盘旋上去,又盘旋下来,有时候向了西,有时候又向了东……”这一段被郁达夫形容成是正月元宵后,乡下人在盘的龙灯,“上视危壁,下临绝涧”,他“先在车里默数着,要绕几个弯,过几条岭才到得徽州,但后来为险景一吓,竟把数目忘了……”
5
郁达夫的游记有惊无险。也许是看了他的游记,1935年的初夏,一位小伙子忽悠他的叔父、叔母从杭州去黄山游玩。这位画家叫潘勤孟,他后来改编创作了《三国演义》《红楼梦》《东周列国传》等一系列的连环画作品。
潘勤孟的游记《杭徽公路历险记》,充满着惊险回忆。
包括汽车夫在内,他们一行四人,开着7000多大洋新买的汽车上路了。
车子刚开出杭州不久,就碰上了雷电交加滂沱大雨,潘勤孟直接说汽车的雨刮器是两根小针。而杭徽公路“大雨之后,一片泥泞,车胎把路面陷成链条深沟……”
最惊险的是雨停过了昱岭关后。公路为了迁就地形,拐弯抹角,左面高山,右边激流,汽车夫转动的方向盘,过度一二分,不是撞山便是坠河。开始的时候,潘勤孟还嘱咐汽车夫慢一点,但看到车夫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也就“听天由命”了。
万幸,一行人终于平安到达徽州。最后提一句,和潘勤孟一起出行的叔父叫潘序伦,被誉为中国“会计之父”,是杰出的会计学家、审计学家、教育家。
6
杭徽公路全线建成后,给公路沿线的客旅带来极大的方便。
1934年,《道路月刊》上一篇《浙江长途汽车事业》中提到,班车“每日上午8时起下午4时止为开车时间”,“故昔日安徽茶商自临安以至杭,或乘舟或用肩舆,有一日尚不能安抵杭州者,今则不须两小时,即可达西子湖滨矣。”
1937年7月,刚建成运营才4年多的杭徽公路,因屡遭日机的狂轰滥炸,惨遭毁坏。
新中国成立前后,筑路大军在千疮百孔的杭徽公路基础上,开凿出新的公路——1972年印制的杭州市交通简图上,一条东起保俶路的公路蜿蜒向西,上面标注着“杭徽公路”。
当时,原杭州大学以南的教工宿舍,还叫“道古桥宿舍”。道古桥是一座水泥石桥,桥栏很矮,桥身不高,坡度也不大,横跨在今杭大路以西,桥下流淌着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再往北淌出二三十米后,与沿山河交汇。
据说这条小河发源于宝石山西麓的白沙泉,小河弯弯,流经大片的农田,河两岸垂柳轻拂,还长着茭藕水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一带土地被大量征用,原先的稻田和奶牛场都不见了,再也闻不到牧场新鲜的草香。有一天,道古桥被拆除,小河也被石板盖住。
老杭大人口中的杭徽路,渐渐变成了西溪路,以致于在“杭大新村被推荐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公示”中,很多人都好奇,西溪路后面的括号,为什么写着“杭徽古官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