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位于萧山的杭州湘湖跨湖桥景区,来自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官网。下图为嵊州市越剧小镇一期,由越剧小镇提供。
夏末秋初,浙江喜迎“文化的春天”。
上周,浙江专门召开了一次高规格的文化大会——省委文化工作会议。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擘画。会议提出,深化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打造“五大高地”,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以文赋能,以文兴事。最近,在越剧之乡嵊州市和孕育了跨湖桥文化的杭州萧山区,两位“一把手”都在为抓住文化发展这个关键变量而谋划、奔忙。
众所周知,抓住了这个变量,就抓住了牵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的“牛鼻子”。
小镇IP与“潮”基因
9月7日一大早,在越剧发源地嵊州,市委书记徐建役来到位于甘霖镇施家岙村的越剧小镇文旅二期项目施工现场调研。
这个小镇,对嵊州来说意义不凡。越剧,可以说是嵊州的最强IP,越剧小镇从出生起就有独特的文化优势。这是国内第一个以戏剧剧种命名的文旅小镇,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越剧小镇是我们传承、发扬、发展越剧文化的重要窗口。”徐建役说。
2021年9月7日,嵊州市委书记徐建役(右四)调研越剧小镇文旅二期项目现场。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金汉青 摄
小镇文旅一期已对外开放,成为绍兴戏剧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小镇文旅二期项目总投资2.37亿元,于去年初正式动工,有越剧博物馆、经典剧场、园林酒店等重点项目。目前,建筑主体已全部结顶,即将进行精装工程招标。
从一路调研、谈话中可以发现徐建役的关注点:这项工作的重心要放在文旅板块建设运营上,通过倒排时间表保障重点项目推进。
“要创新布局小镇业态,精心策划演艺活动,全力将越剧小镇做成有影响力的文旅大IP。”徐建役认为,打响越剧小镇这个IP,将为嵊州市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富有重要支撑。
推进文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深入挖掘传承本土文化的过程。嵊州抓住一出戏一个镇撬动文旅发展,萧山则挖掘传承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潮文化”。
9月3日,在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萧山就召开全区文化大会。
在这个大会上,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提出,萧山文化的本底,是“潮”的文化,还总结了萧山的4个“潮”基因——
“潮”的字意是萧山广为人知的钱塘江大潮;“潮”的本质是水泽万物,水孕育了萧山的人文情怀,也刻画了萧山人勤劳、务实、坚韧、隐忍的性格基因;“潮”的个性是奋勇争先,就如萧山人肩挑手扛完成了被誉为“人类造地史上奇迹”的围垦壮举;“潮”的特征是奔竞不息,环境的倒逼、性格的使然,让“喜奔竞、善商贾”成为萧山人的鲜明特征……
2021年5月,佟桂莉到东岳庙、祇园寺、江寺,实地调研运河沿线古迹保护和利用工作,以及运河文化带建设情况。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范方斌 摄
为什么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打造文化强区?在佟桂莉看来,这是一种“战略选择”:因为文明和谐的城市底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对人才和资本产生绵长而持久的吸引力。
“必须推动‘潮文化’标识融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擦亮这张萧山最具特色的文化金名片。”她说。
“讲物质”和“讲精神”
文化的兴盛,既是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共同富裕的手段。两位“一把手”把推动文化发展,视为满足老百姓新期待、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的迫切需求。
当前,萧山人均GDP已突破1.4万美元,群众不再满足于“求温饱”“讲物质”,而是更多地转向“求文化”“讲精神”。相较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萧山文化建设还存在短板和不足。“这既为萧山的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佟桂莉说。
近年来,萧山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累计打造区级文化产业园16个。目前,通过持续深入研究,萧山进一步完善了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政策体系,重点实施好“183”工程,不断提升萧山文化引领力、服务力、创新力、竞争力和融合力。其中“8”指的是八大计划,包括设立文化类产业基金、推进文化场所夜间开放、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奥体(湘湖)发展极建设等。这些大手笔的计划,将推动萧山文化惠民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而在嵊州,当地一直把越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作为己任。
争创国家级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省级越剧小镇、召开全国越剧戏迷大会、打响中国越剧戏迷网,发展民营剧团演出产业、普及城乡越剧戏迷角……一系列举措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也不断提升了嵊州城市文化品牌、丰富了本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在徐建役看来,今后嵊州必须继续构筑 “一出戏一首诗一座城”的文化高地,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文章。“要用好‘文化’这把密钥,让百姓生活‘富起来’‘乐起来’。” 徐建役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