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校园,一群灵动的小身影正在冰上滑行,他们虽然面容稚嫩,但是动作却有板有眼,速滑、花滑都不在话下。这是青岛宁夏路小学冰雪社团活动的现场,近年来,市南区积极推进“康乐健身”工程,在校园中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冬奥文化,让学生通过冬奥运动项目的学习,提升体育技能,拓展视野,增强体质。通过校园冰场的建立,培育越来越多的“冰驰少年”。
冰雪课程,夯实发展基础
“2018年开始,青岛宁夏路小学历经四年,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研究过程,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冰场的现状,依据冰雪课程的大纲,在专家的指导下,冰雪课程骨干教师细化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发完成了‘冰雪奇缘、初识冰雪、基本姿势、摔到起立、V字前行……’等10课的内容,并整理成册《悦动冰上》作为的校本课程教材投入使用。”青岛宁夏路小学校长焉永红说。
青岛基隆路小学在二、三年级18个班级普及冰雪运动,每周一节一小时的滑冰课。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发了线上“翔宇冰雪运动小课堂”,以视频的方式直观演示动作要领,穿戴装备、保持平衡、踏步前行、内刃刹车、侧蹬冰、蹬冰收腿等20几个小课程,寓教于乐,让同学们不仅学习技能,同时锻炼意志,培养兴趣,塑造人格。
市南区将冰雪运动纳入到技能链自选项目中,二年级特色运动项目设定为冰雪运动。各个学校也积极响应,创造条件开展冰雪运动,有梯度地设计课程,从过渡运动课程,旱地冰球、轮滑、陆地冰壶、越野滑雪滑轮,到基础运动课程,校园仿真冰速滑、花滑、冰球,再到提升课程,校外真冰速滑、花滑等,鼓励学校建设校队,并以赛促练,营造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市南区建立了全省第一家高质量300余平米的仿真冰场,在东二学区二年级普及滑冰课,组建了青岛市首个滑冰社团和花样滑冰队伍,有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孙莉介绍,“我们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冰上基本技能的同时,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了解冬奥文化,能养成强身健体的好习惯。”
冰雪文化,助推参与热情
大力开展冰雪节文化活动是市南区将冰雪文化融入青少年成长,助推青少年参与热情的又一有效手段。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冰雪,青岛基隆路小学开展“冰驰雪舞向未来”冰雪文化节,推出“冬奥知识汇”文化挑战赛,引导全校同学了解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会徽、吉祥物、奖牌、比赛项目等;推出“冰雪艺术汇”,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冰雪运动,剪纸、版画、儿童画、手抄报等,让传统文化与奥运文化完美结合;推出“冰雪体操汇”,推广冰雪健身操,让冰雪走进每个学生,让冰雪跃动整个校园。青岛宁夏路小学面向全体同学推出了主题为“冰雪聚校园童乐冰天地”“冰雪绽校园亲子探冰趣”“冰雪荣校园齐力筑梦想”等系列的冰雪文化节活动。
“和美术课融合,来引导孩子们画出心中的冬奥会,画出心中的冰雪健儿,和我们的语文课结合,让孩子们拿起笔来,书写梦想,通过冰雪文化节,我们让学生更加了解冬奥、祝福冬奥。”青岛基隆路小学副校长吴德辉说。
“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市南区因时、因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冰雪活动。依托冰雪俱乐部等社会资源和师资开展花样滑冰、滑雪、短道速滑等冰雪项目进课堂、进社团、进活动。设计了校园冰场体验和校外冰场体验、亲子冰雪活动、冰雪运动文化展等,让每一学生都能体验冰雪、感受冰雪,以此推进冰雪运动纵深发展,培养更多爱冰雪、玩冰雪的‘冰驰少年’。”孙莉说。
冰雪赛事,厚植运动土壤
10岁的曲羿帆是花样滑冰队的小队员,已经学习花样滑冰5年,并参与了连续3年的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的活动特别丰富,冬季的冰雪季赛事,夏季的‘火热冰雪’活动营,让孩子们的课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也提升了小朋友们的运动热情。”父亲曲志勇表示,“孩子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冰场都没有几处,现在就连学校也有仿真冰场了,感觉冬奥会让城市的冰雪氛围都浓厚了。”
为提高校园冰雪运动普及水平,市南区以冰雪赛事为突破口,丰富体育活动内容,落实学生训练场地,让广大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我喜欢滑冰,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们爱上了滑冰,”曲羿帆说,“马上就到北京冬奥会了,我非常期待世界各地优秀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北京冬奥会取得好成绩,希望以后我也能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为国争光。”
孙莉介绍,“我们市南区连续举办了四年的区长杯花样滑冰比赛,每年都聘请专业的滑冰协会的会员来担任裁判,我们希望这一系列的赛事平台,能够激发孩子们参与冰雪的乐趣,塑造他们的体育人格,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比赛,能够发现、培养,未来参加冬奥会的冬奥冠军。”
目前,市南区中小学生花样滑冰比赛已经成为的区域校园青少年冰雪体育赛事品牌,无论是参赛人数、赛事规模、赛事水平和影响力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冰雪运动也逐渐为市南区校园体育的特色亮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