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1日讯(记者 王逸群 夏丹 共享联盟青山湖科技城工作站 周艳清)近日,依山傍水的“绿色硅谷”青山湖科技城又有了新荣誉——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数据显示,2021年,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青山湖科技城规上工业总产值645.2亿,同比增长26.2%;规上工业增加值113.8亿元,同比增长31%。与此同时,规模工业综合能耗等价值262735吨标煤,仅增长7%。其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仅为0.231吨标煤,与全省0.49的“标准线”相比,降低了一半以上。
一边稳增长,一边控能耗,青山湖科技城如何做到“两手抓”?近日,我们来到这里,探寻“0.231”背后的绿色密码。
“走”出两条曲线
走进青山湖科技城LinkPark(滨河)产业社区,我们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灰棕色的楼房现代时尚,年轻人来去匆匆。
我们首先来到位于3号楼1至5层的利珀科技。该企业是最早签约入园的企业之一,不久前刚刚完成产品线组装,已经正式投产。流水线上,高速工业相机在线对产品进行快速采图后,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软件进行视觉分析,迅速找出其中的次品和残品。
“我们开发了不少产品线,有服务于光伏、物流行业的,还有为膜材领域提供卷材检测。”企业负责人杨阳边走边介绍,这家致力于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技术探索的高科技公司,如今产值已破亿元。
绿色园区,关键在于绿色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青山湖科技城对于绿色产业的定位更加清晰:重点聚焦“硬科技”+“根技术”+“新制造”,主攻高端装备制造、未来微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建设成为国内高端装备特色产业高地。
和绿色增量相比,如何让存量变绿,更考验着园区的决心。位于滨河路与大园路交叉口的青鸿达区块曾是一片工业集聚区。十几年前,以青鸿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制造业企业,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当时这些企业亩产不低,给临安税收贡献不小。”指着远处一片空地,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科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
可这片土地,曾经也是这里能耗最密集的地方。青山湖科技城决定壮士断腕,引导青鸿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相继腾退后,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精密仪器等“硬科技”产业取而代之。在我们眼前,所托瑞安(车联网)、优必选(AI机器人)等一批高端制造、微电子的头部企业的厂房即将动建,双湾引擎(大健康)、暾澜(智能制造)等高品质的产业平台也签约落户。“等青鸿达区块‘满员’,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达到40亿元以上,年产值会达到80亿元以上。”上述负责人说。
产业结构渐渐变“绿”,科技城走出了两条曲线。一条是产值年年攀升,一条是能耗年年降低。2019年,其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332吨标煤;2020年,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281吨标煤;2021年,仅为0.231吨标煤。
项目招引有“硬杠杠”
“打造绿色园区,关键在于产业,而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我们抬高招商‘门槛’,另一方面也通过考核体系,倒逼企业向高效益转型升级。”
入夜,我们来到杭叉集团,看到生产车间内依然热火朝天。机械臂将重达500多公斤的叉车车架轻轻“拎”起,经导轨输送至各个工艺点;机械臂按编程设计独立完成焊接、涂装、总装等流程;地面上,无人驾驶智能搬运机器人,将零部件从仓库搬运至流水线。经过数轮技术改造升级,杭叉成功转型为“现代智造”企业。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十年来,在保持一线工人数零增长的同时,杭叉产能从4万台增至35万台,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家产值突破百亿元的工业企业。2021年,杭叉工业总产值已超200亿元。
“以科技沃土培育‘智造’企业,是对绿色发展最好的诠释。”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招商局商务二科科长黄海峰说。2021年11月8日,在工信部公示拟认定的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中,杭州有5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1个单项冠军产品上榜。其中,就有3家来自青山湖科技城的企业。
为了守护这“一抹绿”,青山湖科技城在项目招引上,有两条“硬杠杠”——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不招;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不招。黄海峰说,招商局也曾无数次婉拒各种企业,甚至为保持环境容量,拒绝了一家名列世界500强的酒类酿造企业。
青山湖科技城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发展与环境并不矛盾。关键在于科技的力量。据统计,青山湖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91.9%。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企业158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587.8亿元,增长27.9%。
楼宇暗藏低碳黑科技
青山湖科技城的“绿”,不仅在各个智能化车间,还藏在园区的一个个细节中。
走在大园路上,新奇的路灯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们的头上长着白色“犄角”。这些“犄角”可通过风能和太阳能合力发电。蓄电池充满后,可使用三个晚上。在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我们举目四望,竟不见一台空调。
这背后暗藏的是低碳黑科技。甫一成立,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就推动建设零碳建筑、光伏走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等一系列节能降碳工程,通过利用集风、光、分布式能源于一体的多能互补运行模式,实现园区能源最优配置,减少园区综合能耗。
由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的《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低碳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导则》中,涉及几十项环保建筑要求,其中必须要达到要求的就有30项。这意味着,但凡入住青山湖科技城的科研院所,都需要按照这个导则来建造当时最低碳的科研楼宇。
在科技城的能源站下,我们看到数口用来储藏热量的深井:夏天,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把高热空气吸到深井里“储存”起来;冬天,再把热量“抽”上来,送到各个办公楼用作热空调和热水。这种“地源热泵”技术可惠及科技城所有科研院所。
青山湖科技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运维管理值班长陈祖隆介绍,该能源站通过采用冰蓄冷耦合地源热泵技术,使得园区用电削峰填谷比率超40%。
我们还注意到,位于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块的杭州源牌总部办公大楼——零能耗示范楼,顶层铺设了大面积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该光伏发电系统于2017年建成投运,铺设面积达750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10万度,能完全满足楼内照明、办公设备等基础用电需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