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4日讯(记者 祝梅)绿色,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科学有效推动我省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
为何“科学”二字会成为国土绿化的重点方向?如何将“科学”理念落在实处?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
“科学绿化”成为重点方向
新发展阶段,国土绿化有了新目标:科学绿化。省林业局国土绿化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学绿化意味着浙江既要科学挖掘国土绿化的空间“增量”,更要关注原有绿化面积的布局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生态修复等问题,这也与当前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等工作紧密相关。
浙江已基本实现宜林荒山荒地“应绿尽绿”。近年来,浙江围绕美丽大花园建设,扎实开展森林城市(城镇)创建、新植1亿株珍贵树、珍贵彩色森林建设、“一村万树”三年行动、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平原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但从森林质量的维度来看,浙江还有很多提升空间。
《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土绿化工作的推进方向。比如,浙江首次按照浙东沿海、浙西山区、浙南山区、浙北平原、浙中盆地不同区域明确绿化的重点发展方向。
其中,浙东沿海区域要科学优化沿海防护林建设布局,在适宜区域积极发展以红树林为主的消浪林带;浙西山区则要以国家公园建设为载体,强化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浙西生态屏障;浙中盆地区域要结合花卉苗木、经济林等产业结构调整。
“红树林主要生长在温州乐清以南的区域。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浙江省的沿海防护林已成环,但依然存在沿海防护林质量不高的情况,再加上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扰,防护林增量、修复成为重中之重。”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浙江新增60公顷、修复150公顷红树林。以境内主要水系、通道为脉,浙江的科学绿化工作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让绿色成为全域美丽大花园最美底色。
凸显城乡一体、数字赋能
科学绿化核心是稳定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品质。为此,《实施意见》提出,浙江要因地制宜选择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树形优美的彩色树种、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适应广泛的乡土树种、彰显文化的特色树种、抗性较强的长寿树种,科学选树种、科学开展绿化设计。
在回答“提质”这道题时,浙江也尽显城乡一体、数字赋能两大特色。在《实施意见》中,“推进城乡人居品质提升”被列为实施科学绿化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比如,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庭院绿化美化,推进“一村万树”行动。省林业局国土绿化处相关负责人说,全域国土绿化需要与农业农村、建设、自然资源、水利等多部门形成合力。
《实施意见》还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数字治理能力,通过加强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协同,建立造林绿化用地联合审查机制等,提升国土绿化精准治理水平。
开展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
国土绿化的增量提质,要为发展增添新动能。以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实施意见》提出,浙江要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开展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加强森林、林地资源保护,增强森林灾害防控能力。
去年起,浙江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目标是通过重点实施战略储备林、美丽生态廊道和健康森林三大建设,使森林资源得到明显增长。“浙江的森林资源提升速度位于全国前列,这说明我们在提升碳汇能力方面具备优势。”省林业局国土绿化处相关负责人说。
不久前,浙江公布全省第一批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创建单位名单。试点分林业增汇试点县、林业碳汇先行基地两大类。前者将以县为单位,从造林绿化、质量提升、竹木制品固碳、机制创新四个方向,将提升森林碳汇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后者则以国有林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企业和林农大户等为重点,围绕林业碳汇交易和碳汇能力、潜力提升作先行探索。到2025年,浙江计划建成林业增汇试点县10个,林业碳汇示范基地10万亩。
抓重点生态项目建设,抓质量提升,成为浙江实施科学绿化的重要导向。从2020年开始,浙江开始推进项目投资在千万元以上、建设周期2年至3年的国土绿化重点工程项目。据统计,过去两年,浙江省仅省级层面实施的国土绿化标志性工程就有11项,投资总额超1.5亿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