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处处可入景,张张是大片!走进亚运场馆,银发摄影师如入梦幻之境
2022年03月08日 14:55:26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 杨静

  从2019年开始,中国老摄影家们共组织了五次亚运采风活动,共有两百余人次参与其中。其中,以六七十岁的人居多,也有耄耋之年的摄影家。

  奥体中心体育场内部全景 徐宏生 摄

  这群走过大半个世纪的中老年人,扛着长枪大炮,以各种姿势,记录下了他们眼中杭州亚运场馆的雄伟和美好。

  光影和谐

  不经意的地方都能出大片

  63岁的徐宏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迷上了摄影,“卡片机、胶片机,一路玩过来,以前我还自己洗照片,非常有成就感。”

  平日里,徐宏生拍摄的以风光、人物居多,但作为杭州市体育摄影协会会员,他的镜头也对准了不少运动场上的故事,建筑、人物、活动,都有涉猎。

  即便如此,第一次走进“大莲花”时,久经沙场的徐宏生还是被它的宏伟所惊叹,“每转动一个角度就按一下快门,几乎张张是大片。”

  篮球馆全景 徐宏生 摄

  除了全景,徐宏生还将大莲花花瓣无限放大,“远看像莲花,近看是不是像‘门牙’?”很多日常容易被大众忽视的地方,在他的镜头下,都有了不一样的光彩:地下停车场、自动扶梯、休息厅,室内室外的光影变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

  近距离拍大莲花花瓣 徐宏生 摄

  大莲花内的光影变化 徐宏生 摄

  这是白天还是夜晚? 徐宏生 摄

  大莲花的魅力让徐宏生着迷,“拍照最重要的就是点线面的结合,而亚运场馆就是最独特和集中的体现,有机会的话,等阳光灿烂的时候,我还想来拍!”

  从搭建过程到整体造型

  和谐感让人为之着迷

  和其他走进亚运场馆进行拍摄的老摄影家不同的是,70岁的夏海泉,曾参与了亚运场馆的规划。

  彼时,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杭州,缺少引以为傲的地标性体育馆,奥体中心项目应运而生。“项目是从2006年开始谋划的,当时我所在的部门是规划的牵头部门。”夏海泉表示。

  游泳馆 夏海泉 摄

  在奥体中心体育场拍摄的摄影家 夏海泉 摄

  篮球馆的外形也极具美感 刘万华 摄

  所以退休后踏进这片既陌生又熟悉的场地,夏海泉感触良多。“原先是图纸上看,现在一下子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他笑道,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整体建筑带来的和谐感,“跨区域的体育设施项目能那么和谐地完成,最后建筑本身又是如此美丽,让我分外着迷。”

  隔着钱塘江

  她见证了大莲花从出生到成长

  在踏进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之前,原来参与过钱江新城建设的杨营营一直隔着钱塘江,见证着“大莲花”的诞生。

  “从动工、搭建,到如今大小莲花、篮球馆、游泳馆形成片区,不知不觉间,便对它积攒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对杭州地标性城市建设有着特殊的情怀,杨营营特别喜欢拍摄建设场景,所以为亚运场馆拍摄采风,她也去了七八次。

  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炫酷的光影,高科技的装备,一流的设施,在杨营营眼里,亚运场馆简直是“百拍不厌”,一走进去,处处都是景。

  优美的建筑曲线 杨营营 摄

  地下停车场的线条也很美 杨营营 摄

  在她看来,中老年人能近距离拍摄亚运场馆,既是让他们走出家门,感触社会发展的动力,也给予他们展现内心世界的窗口:“很多人都是看着杭州这几十年发展过来的,如今家门口就有国际赛事,我们的心情比任何人都激动。”

标签: 亚运场馆;莲花;摄影 责任编辑: 郭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203/W020220308412677139427.png

处处可入景,张张是大片!走进亚运场馆,银发摄影师如入梦幻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