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君今天要聊一个话题:浙江人的钱包。
近段时间,浙江多市开了党代会,会上提到当地居民未来收入增长目标。
这里做个简单梳理。
在各地的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收入,会提到不同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
先聊人均可支配收入。
有些市列出了具体数字:杭州市提出,五年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万元;嘉兴市提出的目标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5万元和6万元。
有些市没列出具体数字,但能看出具体目标。
像宁波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动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
前段时间,宁波市发布消息称,2021年宁波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43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142美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
台州市党代会报告则提到: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
2021年,台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99元。
因此,这个目标数字是多少,一目了然。
再聊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
杭州党代会报告提到:要使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比例超过50%。
湖州市提到:家庭可支配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群体、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的占比,要分别达到82%和45%。
台州市则提到:加快形成家庭年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群体比例占80%、家庭年收入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比例占45%。
这些目标,如果结合相关背景,就能看得更清楚了。
当前,浙江正在推动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并提出了量化目标,核心指标就是:到2025年,浙江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群体比例要达到80%、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比例要达到45%。
这些市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指标,正好与此相呼应。
接下来,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这个指标了。
杭州提出:五年之后,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要缩小至1.7以内;
绍兴、湖州则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要缩小到1.6。
这里也可以和一个数字做比较: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4。
那么,问题就来了:从上面这些数字,怎么看出居民的未来腰包呢?
需要解释一下这些指标,通过它们,能从不同侧面了解一个地区人们的收入状况。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很重要,能衡量一个地方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能让个人知道自己收入所处的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除以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而得出的数字,反映了城乡收入差距水平。
至于家庭可支配收入,也能看出一个地方的收入水平,以及一个家庭在当地的收入状况。
从上述城市提出的这些收入目标,能看出些什么?
大致有三点:
第一,要尽可能地做大蛋糕。
像杭州党代会报告中,设定了5年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万元这一目标。从纵向比,2021年杭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709元;从横向比,2021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027元,北京市为75002元。这显示了,浙江各地希望居民收入尽快增长,老百姓变得更富裕。
第二,要努力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从各市设定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占比、城乡收入倍差这两个指标,能看得很清楚。一边要做大蛋糕,一边也要切好蛋糕。
第三,浙江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浙江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各城市中,其实一直很靠前:杭州名列全国第6、宁波第8、绍兴第11,舟山、嘉兴、温州分别名列第15、16、17位,湖州第19,金华第21。
在基数很高的前提下,继续设定较高增速的目标,同时还注重切好蛋糕,能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范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