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送到,请接收。”16日中午,在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杭州市临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吴亦栋从“大白”手中接过最新送来的核酸采样标本。在他身后,6个簇新的白色气膜移动实验室一字排开,42名检测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就在一天前,全省首个由卫健系统运作的核酸检测气膜移动实验室在此启用。和此前投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气膜实验室不同,这次的实验室不仅“硬件”属于杭州卫健系统,入驻其中的检测人员也全部是来自杭州市、区两级医院的医务人员。
吴亦栋告诉记者,通过政府主导的气膜移动实验室建设,能够大幅度提升公立医疗组织主导大规模核酸检测运行能力和组织水平,为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显著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提高疫情防控响应速度和检验质量提供保障。
“3月14日中午收到指令后,我们在消防、电力等部门协助下,不到24小时就搭建起了实验室,15日晚6时投用。日检测能力最高可达到10万管,按照1∶10混采方法测算,每天最大核酸检测量可达100万人次。”吴亦栋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实验室“舱门”上标注了“杭州卫健”字样,6个实验室“舱位”排序也颇有讲究——最中间的是试剂准备区,左右两侧分别有两个样本制备区和扩增区,最靠近大门口的是样本前处理区。
标本送来后,首先要经过样本前处理区,给样本“上户口”——对样本进行信息核对,录入系统、编码,确保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再开始检测。核对好信息的样本进入制备区提取核酸,再通过扩增区让病毒变多,方便机器检测。
“将试剂准备区放在中间是为了灵活应对检测数量变化,比如15日上午样本数量不多,我们只要开一组检测,等到送来的样本陆续变多后,可能会满舱运作,到时候试剂制作完毕后,向左向右都可以传递,加快内部运作速度。”吴亦栋说。
据悉,该气膜移动实验室启用后,主要接收来自上城区、余杭区、钱塘区“三区”管控范围内的核酸样本,从收样到出结果的最快时间仅需2小时。截至16日晚9时,气膜移动实验室已接收核酸样本1.28万余管、完成当日核酸检测1.1万管。
为了提升检测速度,实验室首次同时配备了28台样本前处理分杯系统和4台全自动点样系统。前者主要运用于提取核酸阶段,通过机器自动开盖替代手动拧开标本盖;后者用于加入反应阶段,一次性可完成96孔板加样,将原先耗时10分钟的加样时间缩短至30秒。
记者结束采访时,新一批30人核酸检测机动队整装待发,准备进舱。随着新的样本陆续送来,6个实验室进入满舱运作状态。“所有检测人员实行三班倒,白天正常运转外,晚上应急机动,有紧急任务将会24小时运作。”吴亦栋说。
记者从杭州市卫健委获悉,自14日晚全市启动群众核酸检测筛查“愿检尽检”工作以来,15日杭州共开放核酸采样点2758个,完成采样量302万余人次,累计采集样本38.61万管。“目前全市医疗机构、第三方机构核酸检测工作处于满负荷状态,接下来实验室也会陆续接收社会面核酸样本,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杭州市卫健委医政医管与药物政策处相关负责人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