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这条新闻值得关注:浙江省发布了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
主要目标有两条:
力争每年新增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10万人,新增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教育学员30万人;
到2025年,低学历层次社会人员尤其是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在学历层次上提升一到两个层次。
浙江为什么要制订这个目标?
这正是已阅君今天要聊的话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先看几个统计数据。
2020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发布《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提到一个数据:2018年,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9年,名列全国第15位,位列全国中游。
这和兄弟省市差距不小:北京为12.98年;上海为11.97年,甚至比湖北、陕西、湖南、内蒙古、山东等省区都低。
要知道,2021年浙江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1元,仅在上海和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3,已连续31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了。
可见,这两者不怎么匹配。
这些年浙江外来人口流入不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又怎样呢?
也不乐观。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外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仍以初中为主,人均受教育年限9.0年。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占流入人口的50.2%;为小学的比重为23.2%。两者合计为77.5%,仍占绝对多数。
和其他省份相比,浙江外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
比如广东,它的这一数据为9.8年;同在长三角的上海、江苏,分别为11.0和10.0年;和国外相比,差距更大:2005年,美国的指标达13.63年,日本为12.9年。
和其他数据相比,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起来很慢,比如最近这几年,差不多每年提高0.1年。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这一数字为10.7年,2020年为10.8年,去年为10.9年。
但是,提升社会人员学历,意义却很大。
从个人发展来说,很多研究证明,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收入往往越高,两者是直接正相关的。
从浙江发展的需求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劳动力人口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中可以看出,浙江省提升学历相对较低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充分挖掘人口的教育红利,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全省整体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浙江这次推出的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准备怎么干呢?
首先是排摸,教育部门将会同统计、公安、大数据等部门,建立高中及以下学历常住人口花名册,还要了解被排摸对象的学历提升需求和对象意愿。
如果相关人员有学习意愿,将采取线上线下、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将他们的学历提升到成人初中或成人高中层次。
如果还想提升学历呢?
浙江会挖掘高校办学潜力,进一步扩大面向企业职工的成人高校“双元制”培养规模,扩大免试入学生源群体规模,同时对开放大学现有专业进行职业化改造,加强成人中专、大专、本科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融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课程。
配套的力度也不小。
这个计划鼓励各地创造条件,争取对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的给予补助,还要推动落实企业出台激励政策、安排时间确保职工能参与学习,并进行经费补助等。
总之,浙江将敞开大门,为各类群体创造适合的学习机会。
随着这一计划推行,各群体尤其是低学历群体的学历层次和受教育水平能得到提升,浙江的人力资本将得到有效开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