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总书记走访过的嵊州甘霖镇,全力谱写乡村文化建设新曲
2022年04月10日 07:25:3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竺大文 何冬健 苗丽娜 通讯员 陈荣

image.png

  浙江在线4月10日讯(记者 竺大文 何冬健 苗丽娜 通讯员 陈荣)嵊州市甘霖镇,地处嵊州盆地,看似普通,却不平常。这里不仅是百年越剧诞生地,还是万年文化小黄山的所在地。作为浙江省文化强镇,与之相伴的除了亘古流淌的剡溪,更有绵延不绝的深厚文脉。

  “让老百姓富起来、乐起来。”这是甘霖人的共同目标,也日益成为他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在甘霖镇富乐大道两侧,文化氛围浓烈到空气中都仿佛跳动着音符——舞蹈队员挥洒着汗水,紧锣密鼓筹备村级比赛;越剧香火堂前,游客与村民唱和《十八相送》;各家院子敞开,花草交织成趣,甘霖人的笑靥在“咔嚓”的快门声中定格……

  在这里,我们听乐起来的甘霖人讲共富的故事,听富起来的甘霖人讲同乐的故事。他们朴实的乡音里,袅袅越音扑面而来。

  在投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如“雨露甘霖”,滋润甘霖人的心田。

  一个村庄的和美

  快乐的普及

  在甘霖镇,笑脸是最平常的相遇。在笑容中,甘霖的底色由此铺就。为什么甘霖人会这么开心?

  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考察过的黄箭坂村,老支书袁中千道出其中的奥秘。他说,过去村子里连电费都交不起,电力所天天上门催。这些年村子富起来了,老百姓办起了厂,盖起了楼,尘土飞扬的小操场变成大气的初心广场,污水横流的台门塘变成清澈的荷池,“怎么能不开心呢?”

  老袁清晰地记得,当年习近平同志来到黄箭坂村调研乡村特色文化发展。他看得认真,问得细致。袁中千当时介绍,村里有舞龙队、书法队、吹打队、戏曲队、西洋乐器队、篮球队……加起来有一百多人,镇上有活动都会请他们去。

  这些年来,黄箭坂村人尤喜舞龙。舞龙已经成为当地铆足了劲打造的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作为全镇第一支村级舞龙队队长的俞金娥,在镇干部带着民情日记来走访时提出了新诉求:“传统的套路已不能满足村民的精神需要了,如何让舞龙队更‘潮’一些?”

  驻村干部金亢在宁波奉化找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奉氏布龙的传承者周永根,邀请他来黄箭坂村帮忙培训舞龙队,重新编排表演内容。如今,舞龙队队员更年轻了,表演内容也更生动了。

  “今年嵊州村晚,压轴的就是我们舞龙队。”袁科伟当年是舞龙队里的一名小伙子,现在还常常执龙尾出演。

  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是村党支部书记,袁科伟每天早晚都会准时在村子里走两圈——今天村里工程进度怎么样了,谁家厂子碰到问题了,文化队“业务水平”如何了,都是他最关心的事。

  2018年,黄箭坂村迎来整村提升改造的契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村民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国家有国歌,学校有校歌,黄箭坂村为什么不能有一首村歌?

  老百姓的这个想法在村两委会议上提出来,有点出乎村干部的预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一任务由出身黄箭坂村的文化系统干部袁洪波“挂帅”。他走进田间地头,聆听村民的想法。“富起来,乐起来,星移斗转家园更风采”,灵感一下子涌上袁洪波的心头,歌词一气呵成。

  村歌声中,袁科伟掰着手指数起近年来村子的文化规划,乡贤廊、院士馆、国球庭、富乐大道、乡愁小径……“去年甘霖镇实现了文化礼堂在35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已纳入规划的智慧礼堂,将用大数据技术带给老百姓更舒适、更幸福的体验。”袁科伟说。

  在采访途中,我们遇到揣着乒乓球拍的袁国军。他说:“先散个步,再去打个球。”还有村民正伴着欢快的音乐,跳着排舞。书法社里的村民诗兴大发,提笔写道:“云卷云舒人不倦,人来人往岂堪夸。”

  一种曲调的传递

  快乐的韵味

  甘霖人的快乐是有韵味的。

  一百年前,嵊州唱书艺人在东王村香火堂前,以稻桶搭台,唱响袅袅越音。东王村的名字,也由此为人所熟悉。如今,越剧已成为东王村共富同乐的最大亮点——梁祝文化墙、闻越井、水上戏台……徜徉在这里的街头巷尾,人人都能随时唱上两句。

  曾任东王村村委会主任的李秋顺刚送走一批客人,“每天都有客人来村里,我兴致上来了,还要对对歌呢!”

  踱进李秋顺家的小院,一个铺着红地毯的小戏台映入眼帘,喇叭里咿咿呀呀地唱着“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

  李秋顺如今给自己选了个新职业——一名义务导游,为游客娓娓道来东王村的故事,“向全国游客传递越剧之美,我怎能不快乐?”

  这种喜悦,也能在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村“娘家戏班”班主俞兆南的脸上看到。俞班主的老腔细腻婉转,颇有知名度。

  “日子红火起来,脑瓜子也得与时俱进!”俞兆南说。这不,他正和从杭州过来做越剧直播的80后小伙徐登朝聊得正欢。就在不久前,“娘家戏班”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越剧直播,建立起“戏迷—名家—网络红人”模式,30平方米的直播间就是一个越剧主题的创业平台。

  他们向记者畅谈村里雄心勃勃的计划:全面规划女子越剧发源地整体环境,修缮早期女子越剧活跃的舞台“良臣公祠”,在第一副科班所在地的八卦台门创建村级戏曲博物馆……这些计划将带给这座小村更值得期许的未来。

  甘霖镇宣传委员崔泽原兴奋地说,这两年甘霖越来越热闹了。“国际戏剧小镇联盟”的会址就落户东王村附近的“越剧小镇”。越剧寻根回娘家、越剧世纪行及百年越剧庆典等各种活动也相继在这里开展。

  甘霖镇有以越剧演唱队(团)为主体的群众文化团队150多支、文体骨干2800多人,还有20多个乡村越剧戏迷角,成为上万名越剧爱好者的天地……每逢节假日或晚上空闲时间,越剧戏迷们的“临时剧团”就开演了,外地越剧迷也会组团到甘霖游览观光,与甘霖戏迷同台表演。

  对甘霖的百姓来说,越剧已不仅是一种戏曲,更是他们快乐生态中最为悠扬的一环。

  一份付出的呼应

  快乐的源泉

  一屉热腾腾的小笼包,是很多甘霖人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对于沈红平来说,这是致富密码,也是快乐源泉。

  作为甘霖镇“冠军小笼包”店店主,她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好人”,是浙江省抗疫先进个人,是嵊州市两头门爱心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是那位给大家送小笼包的大姐。

  早年,沈红平开店亏了几十万元,后来改做小笼包生意,因为制作精良,在当地小笼包大赛中一举夺魁,生意越来越好。她说,特别想把这份对生活的感恩传递出去。每个月她都会组织数次志愿活动,把热气腾腾的爱心包子送给需要的人。

  分享的快乐才是更大的快乐。

  仅仅在甘霖镇,目前就有注册志愿者4274人、志愿者队伍82支,光2021年就发布600多个志愿活动,“红立方”“村嫂”“邻舍+”等志愿服务品牌家喻户晓。

  背着相机的甘霖镇博济中学教师谢南华说:“给乡亲拍一张满意的全家福,我能高兴一整天!”提着毛笔的黄箭坂村村民袁雨顺说:“孩子们都爱来我这免费学写字,他们的进步就是我的快乐。”

  甘霖镇党委书记余丹告诉记者:“有人觉得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看不见摸不着,其实你去看村民的表情就可以了,大家的笑容可是实实在在的。”

  沈红平就很爱笑。不久前,沈红平把原来的门店改成了志愿服务队党支部的展示厅。在志愿服务留念的每张照片里,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夜,沈红平和同伴的嘴角总是上扬着,露出灿烂的笑容。  甘霖富起来了,人们眼界也开阔了,就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收获更多的快乐。

  他们搜集整理越剧老艺人的资料,听后人讲述先辈从早期男班演员到导演的越剧史;他们参与搜集红色文物,为收集到了当地在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飞机大炮款的证明而欣喜;他们外出采风,在甘霖镇乡贤馆、越剧馆、毫岭村、石道地村、施家岙村……边走边记录。

  回望这17年,甘霖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要绘好乡村振兴这幅气势恢宏的画卷,绝不能缺少文化繁荣、精神富足。

  许多甘霖人还记得去年的那个夏夜,镇里的年轻干部排的舞台剧《初心》,在甘霖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上亮相,引得全镇线上线下两万多人追捧、鼓劲。

  那一刻,每个人都在寻找笑容、守护笑容。舞台周围,发亮的荧光棒像星星,勾勒出甘霖人共富同乐的美好愿景。


标签: 嵊州;甘霖;乡村文化 责任编辑: 徐茜茜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2204/W020220410544186720726.png

总书记走访过的嵊州甘霖镇,全力谱写乡村文化建设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