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共产党温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明确了未来的温州将聚焦“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定位。这一新的城市定位在温州社会各界人士中激起热烈反响,许多专家学者在学习市委工作报告时,讨论了“千年商港”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那么,温州千年商港与洞头有没有关系?关系如何?原洞头县政协副主席、洞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杨志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他觉得温州千年商港与洞头关系密切。
他介绍说,首先,区位特点决定了温州港开展对外经贸活动的通江达海船舸,无论是走南闯北都会经过洞头。
洞头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正处我国沿海南北交通之要津、进出温州港之咽喉,这是自然环境造成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这样的特点表现尤为突出。满载货物的温州商船,只有顺瓯江而下,经过洞头,然后才能出海远航,对外经贸。而外地商船要想进入温州港做生意,也必途经洞头再溯瓯江而上进入温州港。这就是自然环境的区位特点决定了温州千年商港与洞头的特殊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进出温州港的航船都是从洞头峡水道、或南、北水道出入的。尤其是过去那漫长的海上运输只能依靠木帆船为主要工具的时代,航船出入温州港,不仅要经过洞头,而且还经常要在洞头港澳抛锚候潮。这是因为木帆船的行进是以风帆或摇橹划桨为动力的,所以,如果遇到逆风逆流,航船就行进困难。因此,航船行驶一段时间后,常常要抛锚候潮(洞头闽南话方言俗称“寄流”)。温州港到洞头的距离约50余公里,木帆船要从温州来洞头,或从洞头到温州,一个潮候一般是不够的,大多要抛锚候潮再航行。正是因为区位独特,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为阻断温州港对外交通,劫持了700多艘渔商船沉入进出瓯江的主航道,以造成“桅礁”封锁瓯江,给温州港的交通以极大挫伤。因为区位独特,1973年在北水道上设立了黄大岙检疫灯浮,其周围水域系黄大岙引航检疫锚地,进港外轮要在此接受检疫引航。
第二,从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推测,洞头可能曾是承接温州港某些功能的中转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洞头岛某基建工地,挖出一批青瓷器,与日本现保存的一些我国元代制造的青瓷器的样式、花纹、制作年代完全一样。这说明,在元代时,洞头已开展了对外经贸活动。这些青瓷器便是当时准备装载运往海外时遗落下来的。这就出现新的问题:洞头并没有制造青瓷器,为什么会有青瓷器在洞头装载起运呢?产地的青瓷器到底是怎样先运到洞头呢?当时的洞头商家尚无实力从产地组织采购过来,再销往海外。那么,只能这样推测:这些青瓷器是温州港商家从产地组织采购过来的,先运到洞头后垄港库存着,届时再转运海外的。后垄港的开埠是在宋代,也正是温州千年商港鼎盛时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拓发展,至元代时后垄港已成为浙南沿海的重要商埠,辟有街市商行,还建有修造船工场,有许多中外商船来此避风、补给、维修、中转物资。当时的后垄港已有能力寄存中转这些青瓷器。这样的推测如果成立合理,那么,当时的洞头便是承接温州港某些功能的中转地,洞头后垄港与温州港已有合作关系。
1986年7月,在霓屿岛某地出土了2枚西班牙银币,上面分别铸着1787年(查理三世)和1790年(查理四世)字样;银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是王冠和双柱花边。这是洞头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时进行货币交换而遗留下来的明证,也说明,在清代洞头海岛的对外经贸活动已涉及欧洲国家。这又出现新的问题:洞头当时要与外商开展贸易活动,也不具备实力。因此,也只能推测是温州港商家与外商进行贸易活动而在洞头进行中转的,也只有这样解释才能合理。
据载,清光绪十二年(1886),有新加坡的6桅商船(洞头人俗称“夹板船”)直接驶抵洞头岛的文岙口停泊,中转物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这就更加证明,洞头是承接温州港某些功能的中转地。因为,长达半年时间进行中转物资,没有温州做腹地,是不可能有洞头做窗口的中转;要有半年多时间的源源不断的货物供给,才能把货物中转出去,所以只有靠温州港。
上述事例都是跟对外经贸有关。因此,我认为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洞头曾是温州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的中转地,起到了枢纽作用;洞头也借助温州港的资源优势和实力,促进了对外经贸活动的发展。从而才有到民国时期洞头商行(渔行)独立开展对外经贸活动,如民国二十四年(1935),洞头岛的“同春渔行”行主叶美玉就特地从日本购入一艘“中南号”商轮,往返于温州(洞头)至日本、菲律宾,直接和外国人做生意。通过中转,了解市场行情,壮大经济实力,然后走上独立的外贸之路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洞头港现已融入温州港,不仅成为温州港的组成部分,而且凭借深水资源优势而成为温州港的重点港区,成为温州港对外经贸的前沿阵地。
改革开放以来,洞头的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尤其是2006年以来,建成了南北两个“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彻底改变了洞头列岛散悬海中的局面,将洞头与温州连在一起。这两个“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建成,犹如两支利箭射向远洋,温州也因此由滨江城市变成滨海城市,走向海洋世纪。
在建设“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同时,洞头的深水港资源优势也得到开发建设。1996年,小门岛深水港区开始开发建设,1998年10月,就在小门岛上建成亚洲最大的常温石油液化气中转站和配套的码头。工程建成后,即有挪威6.3万吨液化石油气冷冻船“伯格·莱格希尔德”号直接靠泊小门港码头作业。这样,洞头的港口码头开始靠泊万吨级以上船舶;石油液化气也开始从小门源源输向祖国各地。后来,又在小门岛建成石化基地。
2006年,状元岙深水港区又开始开发建设,建成了多个万吨级以上至20万吨级泊位码头,开通了多条直航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地的货运航线和国际邮轮航线,往来洞头至世界各地的海运经贸活动蓬勃开展,万吨级以上商轮往来洞头海港靠泊作业已成常态。如今,状元岙深水港区和小门岛深水港区都已融入温州千年商港,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称为“温州港状元岙深水港区”和“温州港小门岛深水港区”。这也是温州港适应温州城市从滨江城市变成滨海城市的发展需要,又是温州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而实行联合做大做强的自身需要。洞头的深水港区融入温州千年商港,既是赓续千年历史,保持与温州千年商港密切关系;又是发挥优势和借助温州千年商港实力壮大海运大业的需要。
中共温州市委将未来的温州聚焦为“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定位,这是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是要挖掘历史底蕴、彰显特色优势,激发巨大潜力,建成幸福城市。作为千年商港,就要商行天下,港通未来。这样,作为温州港重要组成部分的洞头状元岙深水港区和小门岛深水港区就身处前沿阵地,就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把握机遇,激发潜能,为温州连接五洲、通达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讯员:董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