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青年”成为热词,频频见于各地党代会等重要会议活动。7月21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北京开幕,主题是“促进青年发展、塑造共同未来”。在7月24日闭幕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团代会上,青年发展型省份打造,再次被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大幅高于整体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71.1%。当城镇化成为趋势,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确实有望在帮助青年、吸引青年、成就青年的同时,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位。
就在一个月前,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其实,在2018年,浙江就正式出台了《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青年发展型省份”建设目标。
不只浙江,今年5月,山东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在济南、青岛、淄博等8个城市实施《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青年聚集城市,让城市生活更加活色生香;城市善待青年,让青年群体更加流连忘返。毋庸讳言,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青年都是希望所在,活力所在。哪个地方感召、吸引、拥有更多更优秀的青年才俊,哪个地方必将更具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近年来,浙江跨界协同合力解决青年“成长的烦恼”。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100%出台规划,并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目标,55个县(市、区)出台规划,44个县(市、区)提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目标,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比如,近两年来,湖州连出“重拳”:“湖九条”——每年招引10万名大学生;“湖十条”——核心技术攻关最高奖1000万元;“人才新政4.0版”——“南太湖精英计划”给予设备补助、贷款贴息等系列支持……在住房、就学、就医、家属安置上频频出新招,也为湖州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提供政策支撑。
去年3月,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区,浙江北仑在全国首发“青活力”发展指数成果,这个原本停留在青年主观层面的感受被客观量化,各县区在青年发展规划上的优势、短板被全方位展现。
这背后的道理无须赘述。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大同小异,相互之间比的就是“绣花针”的功夫,哪座城市更加注意细节,更加人性化,人才就会流向哪里。
需要注意的是,青年不是精英的专属,既有学历较高的群体,也有农民工、建筑工人,还有骑手、快递员等灵活就业工作者。青年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往往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车贷,也有迫于现实压力无法触达的诗和远方。政府优先解决影响青年健康成长、分散青年干事精力的“急难愁盼”问题,让青年感受到温情与善意,才是“友好”的最佳注解,潜移默化间呈现出的是一种“人是最美的风景”“人是最大的价值”的氛围。
一个省、一个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更关爱,青年对所在省、所在城市发展更担当、更有为,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也是一次共同成长,互为贡献者和受益者。
23日,与会的团代表们参观亚运会场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