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绍兴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辛亥三大革命团体之一——光复会的大本营。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以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为代表的绍兴辛亥志士发扬了卧薪尝胆、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大无畏的气魄积极投身到这场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前途的斗争中去,用自己的血汗与生命,谱写了绍兴近代史上辉煌的一页。而‘‘辛亥三杰”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人物,给后人以无穷的鼓舞与启迪。
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个“重镇”越城,留下了众多辛亥志士的遗迹,今天让我们去寻访“辛亥三杰”先烈的遗迹——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东浦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徐锡麟
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徐锡麟故居
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孙家娄,晚清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这是一处十分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秋瑾(1875年—1907年),生于福建省闽县,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我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她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女英雄,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纪念碑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解放路府横街的古轩亭口,1907年7月15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六)凌晨,秋瑾被清廷斩首就义的地方,终年31岁。
后人为纪念秋瑾烈士,在就义处建立了秋瑾纪念碑。碑高7米,呈正方形,1930年落成。碑座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碑身镌有张静江书“秋瑾烈士纪念碑”字样。现在纪念碑西面建有“轩亭口”牌坊,东面塑有秋瑾汉白玉塑像,其后照壁上镌“巾帼英雄”四个字,系孙中山先生手书。
秋瑾故居
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西麓和畅堂,清代建筑。少年时代的秋瑾在此读书习文,练拳舞剑。1906年,她自日本归国,从主持大通堂直到被捕前夕,在这里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
堂前正中有一匾,上书"和畅堂"三字。"和畅"是取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惠风和畅"之意。门厅楣上"秋瑾故居"匾额系何香凝手书。笔力遒劲的题书,或许就是一位女革命家对另一个女革命家的欣赏、怀念和惺惺相惜之情的含蓄表达。 至今屋内仍挂有一张男装小照,照片中的秋瑾英姿飒爽,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侠客仗义之气。卧室里的书桌以及文房四宝等,则显示了秋瑾的另一个身份:文人,或者说,是诗人、词人和散文家。第三、四两进原为秋母及兄嫂住房,现辟为秋瑾史迹陈列室。
秋瑾祖居
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福全山村,陈列馆灰墙黑瓦,古色古香,门前就是一条河,院内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雅。陈列馆为五开间两进平屋。
1995年,为了缅怀英烈按原貌重建了陈列馆,馆内陈列的秋氏史迹,介绍了秋氏祖上的历史和爱国传家的渊源,以及秋瑾“碧血摧残酬祖国”的光辉一生。
陶成章(1878年—1912年),字焕卿,号陶耳山人,汉族,浙江绍兴陶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光复会创始人之一。
少有志向,以反清复汉为己任,为提前结束清王朝统治,先后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后只身东渡日本学习陆军。第二年回国后,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破衣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归",奔走于浙、闽、皖各地联络革命志士。 光绪三十年(1904)冬,与龚宝铨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推蔡元培为会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徐锡麟创办大通学堂,遍招浙东会党骨干入学。次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三年回国,任教芜湖中学,联络浙皖起义。事败避走日本,后赴南洋活动。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杭州光复,被举为浙江军政府总参议,参与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之役。
1912年1月14日凌晨,陶成章被陈其美指使的蒋介石、王竹卿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4岁。 陶成章逝世后,孙中山高度评价陶成章:"奔走革命不遗余力,光复之际实有巨功"。
陶成章故居
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陶堰村,为清末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中隔天井,东有侧厢,占地面积407平方米。
第一进平屋,明间台门斗上悬挂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题的"陶成章故居"楷书横匾。仪门上挂有陶成章半身像,两侧挽联为"皖变是先驱,九死完成光复志;越贤为杰出,万流凭吊广慈魂。"总结了陶成章革命的一生。遗像前苍柏簇拥,象征了烈士不朽的爱国精神。东次间为灶间和杂物间。东厢房平屋四间,南首第一间为陶成章生前书房。
第二进座楼。楼下辟为陶成章生平事迹陈列,通过翔实的图片、实物介绍了陶成章革命实干家的一生。真像孙中山对陶成章评价的那样:"陶君抱革命宗旨十余年,奔走革命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楼上按原状布置,供人们瞻仰。中间为烈士婚后卧室,东次间为陶成章父母寝室,西次间为陶成章遗物陈设,包括陶成章联络会党、奔走革命时用过的小皮箱及与友人之间的来往书信等。
辛亥革命志士的重要据点——大通学堂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胜利西路563号,清代建筑,全称:大通师范学堂。占地面积502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5平方米,布局按东、中、西分三条纵向轴线布置,西侧为操场,中轴为五开间三进,即门厅、礼堂、"徐社"。前后三进两侧各有长廊贯通,形成周长百余米的檐下回廊。东西两条轴线上,各有四进平房,每进五间,互相对称。东西两轴分别是学堂教室和办公室,其中东轴四进、西轴为五进,西轴教室以西为学堂操场,整体保存完整。
1905年9月,光复会领导成员徐锡麟、陶成章为联络、训练各地会党,培养军事干部而创立。大通学堂是辛亥革命在浙江的活动中心和皖浙武装暴动的重要据点,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培养民主革命人才的军事学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