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造“民呼我为”金名片

2021-06-21 22:38:29
 

  让群众呼声一键直达党委、政府,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呼我为”正成为杭州新的金名片。

钱塘区下沙街道老年食堂( 应晓倩/摄)

  垃圾长时间没人清理?公共厕所没有免费纸,不出水,有异味?小区门口堆满快递包裹?收费停车场不能使用“先离场后付费”?……在杭州市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平台上,只要上传现场照片或视频,描述相关内容,写清地址,就会得到及时反馈。

  “民呼我为”数字平台日前在杭州上线,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就是要推动线上线下结合、上下条块贯通、政府群众互动,形成社情民意点点通、急事难事件件办、办理结果事事回、满意与否人人评的工作闭环,数字化呈现民意热力图、民意热度榜、民意趋势预警分析,把评判权交给老百姓,真正让群众呼声有着落、有回应。”

  让群众呼声一键直达党委、政府,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呼我为”正成为杭州新的金名片。

  麦子熟了,烦恼来了

  5月最后一天,杭州已是十足的夏天模样。家住杭州临平区运河街道东新村的徐建浓却没有时间注意云轻风高,他正忙着稻谷下种。

  “我们五个人忙了一天。”晚上和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通完电话,徐建浓的一天才算“安静”下来。而让他心情彻底放松的,是终于保住了30万斤小麦的收成。

  在他忙着播种稻谷的田里,半个月前还长着金灿灿的麦子。麦子熟了,作为种植了460亩小麦的种粮大户,徐建浓却高兴不起来:“天气不好,总在下雨。”他告诉本刊记者,小麦在收储前要烘干,不然堆积后会发热、发芽、发霉。

  徐建浓说,如果不能及时烘干,就不能贸然收割,但“小麦的成熟期只有10天左右,不收割也不行。收割完小麦的地要翻耕、爬水、打底肥,准备种植水稻。”换句话说,错过了小麦收割,失去的不仅仅是小麦,还会影响后面的水稻种植。

  直到5月5日晚上九点多,等不下去的徐建浓不得不拨打了电话给当地干部。对方在电话里告诉他不要急,马上帮他解决问题。约20分钟后,电话打来,那名干部已帮他联系好小麦烘干的事宜。

  5月17日,徐建浓收割好第一批小麦后,直接运到益民农业公司的烘干仓库。原来,在接到徐建浓的求助电话后,区里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联系了仁和街道益民农业公司。

  在当地政府深入开展“民呼我为”活动的助力下,余杭区余杭街道的隆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生物”)同样完成了一项常态下难以完成的任务:

  不久前,隆基生物接到了一笔订单,客户要求在一个半月内将9000万份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发到欧洲。这笔订单让公司喜忧交织,有订单是好事,但时间紧,任务重(供货数量几乎是公司一年的产能),其中最难以解决的是用电问题。隆基生物销售总监黄越见说,“电压不够,就等于说没有电,我们什么生产都没有了。”

  余杭街道了解到该公司的困难后,立即会同交通、基建、供电等多部门联络协商,只用了25天就为这家企业新建了一座临时变电站,解决了企业的用电问题。

  据悉,辐射整片余杭街道义桥工业园区的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让企业需求一键直达,政府服务一平台响应。

  “民呼我为”正成为杭州新的金名片。图为杭州西湖岸边

  让回家的路明亮又安全

  “不麻烦政府”是老百姓的朴素心愿,但杭州的“民呼我为”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主动去接收、发现群众的需求和呼声。

  “民呼我为”中,“为”的前提是问需于民、问情于民。

  作为杭州拱墅区信访局接访科一名工作人员,高慧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倾听和了解老百姓的诉求、需求。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高慧平均每天要接待十批左右的来访群众,各自的诉求都不同。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高慧刚刚忙完一件为农民工讨薪的事,“我们一直在调解这件事,那家公司总算答应支付部分木工的费用。剩下的,劳动监察大队会介入,进一步核实。”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得到解决,因为有一些诉求是难以实现的,只能通过沟通来纾解对方的情绪。

  高慧表示,“信访工作就是沟通,要主动沟通、用心协调,争取让每一位来访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解释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

  实际困难帮扶到位,也体现在民呼我为的“我为”之中。

  位于富阳区富春街道的文新路,由于历史原因建成以来一直没有路灯,直接影响到周边600多户居民的夜间出行。

  58岁的余燕平是富阳区文采社区文澜雅苑小区居民。她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搬到这个小区有10年了,小区条件不错,但是外面文新路上一直没有安装路灯。

  文新路投用多年,为何迟迟不安装路灯?

  新来的文采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漪萍了解到居民的诉求。经过多方调查,才知道这条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道路。这片区域属于村集体土地,没有纳入市政照明的安装范围,所以没有安装路灯。

  2021年3月,文采社区求助共建单位富阳城投集团,反映因文新路没有路灯,居民夜晚进出不便的现实困难,希望能够帮助解决。

  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孝华告诉本刊记者,城投集团党委得知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待办事项之一,并制定实施方案。

  由于文新路不在市政道路照明范围内,安装经费需要另行解决。城投集团决定采取国有企业捐赠的方案来解决,“我们通过统筹利用其他工程中拆下来的路灯杆,挑选经过技术检测,安全、质量符合要求的用于文新路项目,最大限度降低物力成本。同时发挥党员先锋队的示范作用,由照明公司的党员负责施工作业,节约人力成本。”

  5月25日,文新路正式亮灯。余燕平开心地发现,黑了十年的文新路亮起来了,回家的路明亮又安全。

  提供孤寡、独居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加大孤寡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是杭州“民呼我为”主题活动的“十大关爱暖人心”系列措施之一。如何应用智能科技,确保老人发生意外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救助?萧山区民政局对此有具体的做法。

  萧山区民政局从2020年开始,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嵌入养老服务之中,为高龄独居、空巢、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安装了“安居守护”四件套,即智能门磁、烟感器、燃气报警器和睡眠呼吸监护仪。

  据悉,这些物联网设备采集的实时感知数据会回传到“城市大脑·萧山平台”的政务云端,后台将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察觉各类险情,比如:家中着火、煤气泄漏、老人久出未归、睡眠质量差、心率异常、呼吸暂停等36种场景。与此同时,一个专业的团队全天候值守,做到从发现警情到落实“从亲属到社区工作人员再到110、120”的三级联合救援联络5分钟必答的快速反应。

  到2021年6月底,整个萧山区将有超过6000位老人拥有这份贴心又安心的“数字守护”。

  “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作天大的事”

  利用数字化改革,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是杭州“民呼我为”的题中应有之义。杭州提出,要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聚焦百姓、企业、基层的高频事项,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要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推进更深层次的重大制度创新,加快形成一批群众爱用、基层受用的多跨场景重大改革成果,让城市中每个人都能享受更多数智成果。

  对杭州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天杭社区社工杨莉来说,最直接的感受是埋头填表的时间少了,走访小区居民时间多了。

  杨莉告诉本刊记者,作为一名劳动保障条线社工,她以前要花很多时间坐在办公室做报表,2000多名企退人员的住院报表、退休报表、慰问报表、银行账号发放报表、台账等都得做,到了年底考核,更要加班加点。现在这些都不用了,每个月她只需要做一个经费报表即可。

  变化是从闸弄口街道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社区零报表开始的。闸弄口街道上线试运行 “e(易)考核”系统,将过去压到社区的446条传统考核细则精简成了47条数字化考核细则,减量近九成。

  专家认为,杭州打造的“民呼我为”数字平台适应城市的发展趋势。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远教授告诉本刊记者,特大城市基于其超大人口规模、人口多样性和人口高度流动性的特点,需要基于技术创新,实现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工作目标,一是更好地满足城市民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二是促进不同人口群体的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运行的数字化转型才能成为推动良好城市治理的发展工具。”

  “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作天大的事,努力打造一座善于倾听、知冷知暖的城市。”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努力打造一座实心办事、以行践诺的城市。

责任编辑:江小来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党史学习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