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党史学习教育网 > 红色影像志 正文

"红色情书"收信人余也萍,在烈士背心上绣了17朵小红花

2021-04-25 16:46:22 甬派客户端 记者 张昊
 

1

  4月21日甬派刊发的《尘封30多年,镇海籍烈士革命情书首次公布,诉说80年前一段红色情缘》,持续引发社会各界对烈士的追思。

  4月23日,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专家联系甬派,告诉记者一桩事——

  2005年,研究会曾编辑出版“民族之魂——浙东敌后抗日故事”丛书,其中有一册题为《十七朵小红花》,讲的就是收信的余也萍女士用绣红花纪念林勃烈士的故事。

  “写这本《十七朵小红花》的王泰栋先生,生前是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去年离开了我们。”研究会副秘书长周雅飞说,王泰栋先生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林勃烈士、余也萍女士都给他上过课。他的母亲和余也萍是好朋友、好姐妹。

  1941年,日寇侵占了镇海、宁波。林勃、余也萍等地下党员根据组织指示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王泰栋先生在《十七朵小红花》中回忆说:“余也萍阿姨说:‘素霞姐(王泰栋母亲),你能帮我织件毛线背心吗?’她从小藤篮里拿出半磅藏青色的毛线:‘给林勃织的,秋凉了,他衣衫单薄。林勃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身体很不好,不会编织毛衣’。”

2

  “我母亲干这种活是快手,不到两天,把藏青色毛线背心织好了,让我送过去。也萍阿姨说:‘阿骏,我的床大,今晚跟大阿姨睡在大床上。’也萍阿姨半倚着床,我倚在她身旁。她讲起了林(勃)先生投身革命的故事,声音柔和极了。

  “……我放学回来,看到那只熟悉的小藤篮,也萍阿姨从楼上下来,她似乎消瘦了许多,她的脸上不见昔日的笑容,眼角尖有几丝淡淡的哀愁。”

  “也萍阿姨从来是很坚强的,这一次不知怎么,两只凤眼亮晶晶的,饱含泪水。她呜咽着说:‘就是在重阳节那天,他(林勃)被日本鬼子刺了17刀,他还只有23岁哪!’泪珠从也萍阿姨的脸上翻滚下来。‘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真使我的心都撕裂了’。”

5

  “也萍阿姨继续说下去:‘第二天一早,由贺思真陪着我,冒着危险赶到青峙去找林勃的遗体。果然,在草丛中有两具遗体。林勃还像平时一样,睁大着眼睛,眼白充满了血丝。他脸色惨白,我解开外衣的纽扣,里面穿的就是这件藏青色毛线背心。背心上留下了一个个破洞,最里面的一件白色衬衣,全已染满了鲜血。他的全身一共有17处刀痕,只要把他的身子动一动,鲜红的血水还是往外淌……’”

6

  “我在贺思真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用毛巾擦干了他身上的血迹,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用薄板钉成了棺材,就把他们埋葬在青峙山上,面对着东海大洋。为了妥善保存林勃的血衣,到了深夜,趁着皎洁的月色,我和贺思真把这些染满鲜血的衣裳,拿到小学旁边的一个池塘里去洗。那浮在水面上的月亮的银光也被染成红色了。第二天太阳出来,我们把这些衣服晒了,用红毛线把背心上的破洞补织起来,一共17朵小红花。”

4

  周雅飞说,林勃烈士和余也萍的故事让人感动。这17朵红花倾注了余也萍对林勃烈士无尽的思念,和对敌人的血海深仇。为了纪念烈士,余也萍还写了一首诗:青山埋烈士,荒草泣英魂。月白梦初醒,霜林染血痕。

  “我看到《宁波日报》的报道后,联系上了余也萍的女儿丁芃。她目前生活在上海。她看到我们的报道,也很激动,她特别感谢家乡人民仍然记得林勃烈士,记得她的母亲。”

责任编辑:江小来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党史学习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