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战士为山村党员上“特别党史课”

2021-05-31 17:14:37 余姚新闻网 胡瑾中
 

  “对于四明山老区的乡亲,我从来没有忘记。听说你们要来,我太高兴了!”5月29日,宁波余姚大岚镇大俞村党员和烈士后代一行9人,带着杨梅、粉丝、笋干等余姚土产,专程赶到上海市南京西路街道,叩开了百岁老战士虞鸣非的家门,虞老像见到久违了的亲人一般高兴。

  1922年出生的虞老,乡音未改,精神矍铄,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显出干练利索。在战争年代,她曾是武工队队长,一把左轮手枪加身英姿飒爽,如今虽已年逾期颐,依然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我只认识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快把你们和父辈的名字写下来,让我慢慢来回忆。”面对陌生的“亲人”,老人激动地让大家先自报家门。

  虞老认识的,是叫她“阿娘”的干孙子俞军宝。军宝的爷爷俞存葵、奶奶沈荷花都是烈士,其父俞世华7岁时成了孤儿。

  “当时我还未婚,带孩子在身边不便,调外地工作时,我将他托给政府抚养。”虞鸣非说。尽管世华不在身边,但她一直关心世华的成长,包括他读书、参军、工作等,世华也把虞老当亲娘。“他在部队立功的奖章都寄到我这儿,你也要像你爸一样好好工作。”虞老拉着军宝的手,两人拉着家常,非常亲热。

  “虞老,您看,这张照片上的人还都记得吗?”大俞村党支部书记俞建荣递上一张装入镜框的“嵊新奉县工委成员合影照”,虞老换了老花镜,仔细端详。“朱之光”“范正明”“丁大章”“黄连”……时隔70多年,虞老仍清晰地辨认出老战友。“那时,我们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一只照相机,朱之光的秘书会拍照,我们就在大桥下照了这张合影。”这一瞬间,老人的脸上浮现出深深怀念的神色。

  “很多同志都先我离去了,但我永远都记得他们,他们的革命故事我讲给你们听……”对于革命战友和他们的英勇事迹,虞老鲜活如昨,滔滔不绝。说到动情处,忍不住几次擦拭眼眶,让人深深感到,老人的激情与感动从未远去。

  大俞是个“红色堡垒村”,自1938年建立党组织后,始终未曾中断过革命活动。特别是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后,周围一片白色恐怖,但该村却成了我游击战士“藏柴山、打游击”的红色土壤。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个仅52户、200多人口的山村,先后有18人加入党组织、30多人参加革命队伍,还有3位烈士血洒人民解放战争战场。

  大俞乡贤、宁波市社科院研究员俞建文告诉虞老:“大俞村打算建造红色堡垒村纪念馆,把前辈战斗过的事迹收集起来,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教育子孙后代永远跟党走,把大岚建设得更好!”虞老听罢连连点头称好。

  “我要讲好我们党的故事、党的优良传统,你们要接着讲好!建好红色堡垒村纪念馆这样的教育场所,可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继承革命传统、立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趁这次“走亲”机会,虞老为山村党员上了一堂“特殊党史课”。

  虞鸣非1944年在浙东抗日根据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她到上海组织工人学生重返浙东,开展地下武装斗争,在大岚区担任区长兼武工队长。那时,她化名“洪菲”,事迹被编成故事和小调,在四明山区传唱:洪菲原是新四军,能文能武有威信,双手使枪有名声,大岚山上显威名。

  新中国成立后,虞鸣非与同在四明山战斗过的黄连结婚,并赴上海工作。1983年离休后,她担任南京西路街道离休支部书记、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副会长。

  “对四明山老区人民,我们一直牵挂着。”离休后,虞老夫妇经常回四明山看望乡亲们。在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之际,黄连动员上海有关部门和企业到四明山区域实地考察,利用山区的特点,办起了花岗石厂、彩笔厂和集棉器厂。通过他的穿针引线,一家日本钢卷尺厂与余姚合作办厂,成为我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2014年,黄连去世。次年,90多岁的虞老与孩子们重返四明山区,捐资5万元,资助大岚学子。“看到当年崎岖的山路早已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村民的住房比城里人的房子还漂亮,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真高兴!”虞老的回忆里流露着对战斗过的四明山老区的深厚感情。

  临别时,虞老的大女儿黄晓岚告诉大家,她妈妈眼不花,每天用平板电脑学习6个小时,微信名就叫“大岚”!


责任编辑:江小来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党史学习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