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初,时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的方小羊,代表仙居县方宅大队到北京参加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大会,获得周恩来总理署名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1963年,又因“1962年经营油茶林成绩显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奖状。
湫山乡方宅村是仙居县主要的油茶生产基地,有油茶面积2641亩,人均2.3亩(2001年);年产油茶籽曾达1200担,被称为“仙居油库”。方宅群众对生产油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从油茶管理实践中得出“七月长球,八月长油”的施肥经验和“一二月铲金,七八月铲银”的铲山抚育经验。由于重视油茶的科学管理,所产茶籽产量高,质量好。
方宅村的油茶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现在方宅村的油茶林里还有好多树龄超过100年的老油茶树,其中一株胸径30厘米,高8米,冠幅25平方米,年产油茶籽150多市斤,被誉为“油茶王”。方宅村油茶的历史从这棵“油茶王”身上也得到印证。
方宅村油茶树从零星分散逐渐成片种植,20世纪50年代初就已有油茶650多亩,年产油茶籽230担左右。到1955年发展到950亩,年产茶籽300担。
1956年,党支部书记方培金和方小羊(时任党支部副书记)等人提出“发展千亩新油茶,把方宅建成仙居油库”的口号,他们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上山垦荒种植油茶。先是“见隙下种”,将零星分散的油茶林联片后向周边扩展,直至漫山遍野都种上油茶。1956至1960年,新造油茶林750亩,改造油茶低产林300亩。1960年油茶产量提高到710担。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油茶籽年产量基本维持在600到700担左右。由于重视了油茶的抚育管理,油茶籽产量迅速上升,平均亩产1230斤,亩产油56.3斤,树立了油茶高产样板。
至2021年,湫山乡建成4000多亩的油茶种植基地,注册了“括苍山”牌山茶油,发展油茶种植面积20000多亩,年总产值2000多万元,仅油茶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加快该乡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这两张发黄的奖状,记录了一个村的发展历程,也是仙乡儿女实干争先砥砺前行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