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浙江红色密码丨走进“浙江红村” 探寻红色记忆

2021-04-08 15:39:00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张乐乐 通讯员 董芳芳 肖菲菲
 

  【编者按】一百年前,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嘉兴南湖起航,红色自此在浙江大地上生根蔓延。浙江老年报社启动“解读浙江红色密码”融媒体报道,记者兵分多路,实地走访8个红色史迹,聆听老党员的红色故事,与党史专家面对面,寻找共同选择背后的红色密码。

  3月初的一个下午,温州市平阳县淅淅沥沥下起小雨。在鳌江镇外浦街边的一户民房里,记者见到满头银发的郑志兴老人时,他正“窝”在二楼的书房里读书写作,眼神里满是肃穆认真。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郑志兴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平时不常出门的他,大部分时间都与书房中的一本本书籍作伴,孜孜不倦地用文字记录下他与平阳党史的不解之缘。

W020210330371038688120.jpg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冠尖会址。张乐乐 摄

  父兄的“红色秘密”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平阳凤卧镇凤林村的冠尖与马头岗召开。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铸就了浙江党史上的丰碑,凤林村也被誉为“浙江红色第一村”。

  回忆起这段历史,郑志兴的话匣子便打开了。他拿出一张旧屋照片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在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小山坳偏僻处,屋后就是高山密林,山路四通八达。由于全家支持革命,原中共浙南特委常委兼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经常带着县委机关人员住宿隐蔽在他家。

  “他们都是半夜过来,住在房间里一般不出门,走的时候也是半夜悄悄离开,很低调。”郑志兴说,每逢县委机关人员或党内同志住进家中,父亲郑永梢便带着靛青样品(染土布用的原料),起早摸黑到凤卧、腾蛟、水头、山门等地假装卖靛青,实则探听敌人消息。如有什么动静,立即赶回去报告,所以同志们住在他家从没有出过事,他的父亲也深得县委领导信任。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冠尖召开时,郑志兴年仅7岁。“后来我才知道,当时郑海啸邀请我父亲参加后勤工作,我家也成为参会代表和工作人员的住宿处。父亲和几位负责后勤的人把会场和代表住处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点燃熏香去霉消毒。会议开始后,父亲又参加了洗菜煮饭等后勤工作。”

  采访过程中,郑志兴拿出家人的照片,向记者介绍早早参加革命的哥哥郑志成。1937年9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带领省委机关和先前集中的红军挺进师进驻凤林村,动员群众组织农民抗日自卫队,并派出红军干部指导训练。郑志成是凤林村农民抗日自卫队的积极分子,备有一把磨得雪亮的梭镖,刀柄上还套着一束红缨。

  在郑志兴的记忆里,每日天刚蒙蒙亮,哥哥就赶到凤林溪滩的红军操场训练,然后回家吃饭,上山下地干活,并和几位青年种蔬菜、砍柴枝送给红军。晚上,哥哥经常拿着扁担和绳索,加入到水头街替红军挑运物资的队伍当中。1938年,郑志成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冠尖党小组组长,负责站岗放哨,送信跑交通。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他参与会议保卫工作,配合武装警卫人员日夜警戒。而郑志成的妻子杨瑞莲,则是和有着“浙南刘胡兰”之称的郑明德联系的秘密通讯员。 

  在艰难困苦的地下斗争中,党的活动极为秘密。郑志成、杨瑞莲虽然是夫妇,但却不清楚对方是在从事党的事业,直到和平年代,才慢慢知晓。郑志兴告诉记者,父亲和哥哥也对曾参加“省一大”的事情守口如瓶,连自己家人都没有告诉。“那时我还小,对这些事情也不懂。直到上世纪90年代搜集整理平阳县党史资料时,才从凤林村一些老人口中得知,心里既震惊又敬佩。”

微信图片_20210330142206.jpg

  记者在郑志兴老人家中采访 张乐乐 摄

  记录一场红色洗礼

  郑志兴说,自己从小便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大人们口中令人敬仰的红军在闽浙边界的活动故事。郑志兴与平阳党史结缘,始于他为郑海啸编写回忆录。

  1984年, 原中共浙南特委常委兼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来到平阳,建议郑志兴记录整理他的革命回忆录。

  “我小时候见过郑海啸,但之后并不认识他。他可能是看到我在省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也可能知道我是凤林人, 与他同乡,才找到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郑志兴在答应之后,数次前往杭州同郑海啸见面,并写出了9万多字的《郑海啸回忆录》,于1991年出版。

  “以郑海啸为代表的中共党员,用大公无私的精神感动了平阳民众,也成就了平阳党组织强大的号召力。”郑志兴说,帮助郑海啸整理回忆录的过程就是一次红色洗礼,他深深体会到,在这群山连绵的小山村里,中国共产党早已播下了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

  时代变迁,但革命精神却深深烙在了后来人的骨子里。经历烽火岁月的平阳人民,不仅秉持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红色精神,还将这种精神转化成一股持久向上的新力量,成为引领他们探索发展、建设家乡的内在动力。每每看到家乡土地上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郑志兴心潮澎湃。

  “平阳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平阳的党史是一部壮丽的革命英雄史诗。我所写的一些党史文章,仅是革命大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郑志兴说。

W020210330371041419622.jpg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马头岗村的壁画。张乐乐 摄

  【党史专家这么说】

  李友彩(中共平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浙南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刘英和粟裕率领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同浙南人民群众并肩作战,创建浙南革命根据地,接力奋斗,成功召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充分发扬了“开拓自主、初心为民、使命担当”的浙南革命传统。

  当时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平阳期间,刘英借宿于当地农民家里,一方面深入调查当地的社会情况,对群众访贫问苦,另一方面向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为更好地与当地群众沟通,刘英还带头学习浙南方言,把学好方言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如此一来,刘英与群众的关系更为密切了。刘英以及众多浙南党的工作者以“共产党人生为人民,死为人民”为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关爱群众,使党的工作在广大群众中落脚生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厚爱和支持。

  党爱民,民拥党。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之前,刘英亲自把大会的安全保卫和后勤工作交给了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负责。在浙南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平阳县委认真安排了大会的安全保卫和后勤工作。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为保证大会顺利召开,在安全保卫和后勤供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会从始至终都安全、顺利地召开,取得圆满成功。直至会议闭幕,国民党地方当局竟毫无察觉。此举是浙江革命保卫工作史上一个成功范例,也是平阳党组织和群众对浙江党的建设的一大贡献。


责任编辑:江小来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党史学习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