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3日讯(见习记者 田雨阳 记者 陈雷 通讯员 郑东伟)稻谷在微风中摇摆,大块大块的绿色奔涌而来,远处的山影层层叠叠,戴着草帽的村民从稻田间穿过。9月22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季,浙江在线记者走进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听“95后”种粮大户张腾讲述他的田园故事。
回家种田 把乡村梦变为现实
在张腾的带领下,浙江在线记者来到汾口镇寺下村稻香公园的观景台,眺望远处,绿色、黄色、紫色稻谷组成的稻田画映入眼帘。还有牧童和老牛停驻在田间小路,原来,这是用草绳做的雕塑。巨龙模样的、稻草人模样的,各式各样的雕塑为稻田增添了几分活力。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引进游乐观光设施,结合彩色水稻吸引游客,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张腾用文旅结合的思路发展稻香公园。
稻香公园 浙江在线记者田雨阳 摄
两年前,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的张腾在杭州一家农资公司负责销售农药。一段时间后,他给父亲张清打电话:“我要回家和你一起种田。”沉默几分钟后,张清还是支持了儿子的决定。为什么选择回家成为“农二代”?张腾坦言:“农业是我一直想要走的路,在这里感觉自由。”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虽然不太愿意,但他想回来那就回来好了,正好地里也缺人手”,遇到来看水稻长势的张清,他站在摩托车边,手顺势一挥,“现在主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张腾)了,做得比我好,把农业继续发扬光大!”张腾低着头,摆弄着手里的稻穗,远远地站在一旁听着父亲的夸赞和希冀。
稻田景观 浙江在线记者 田雨阳 摄
在一季季稻谷生长的时序更替之中,张腾接过父亲手中的事业,成长为一个日益成熟的“新农人”,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怀抱乡村梦的年轻人:有同样报考浙江农林大学的“00后”,有在小镇上经营生意的创业者。
张腾感受到,这些年回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农村的天地更广阔,乡村振兴也需要年轻人,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理念带回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对于有意返乡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张腾建议他们除了熟悉农业技术之外,也要及时了解政府政策,抓住机遇。
稻香公园是张腾和父亲张清创办的农村合作社的一隅。在汾口镇,张腾的合作社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水稻年产量800吨,油菜籽60吨,年产值近400万元。“这些年以来,老百姓都比较认可我们的大米,好吃实惠”,自己辛勤耕耘的大米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张腾带着笑意。
机械+生态 探索农业新路
自2020年4月回到汾口,张腾以实际行动获得了父亲和乡亲们的认可。张腾用很多现代机械辅助农业操作,“以前我插的秧都是歪歪扭扭的,现在用智能辅助插秧机,定个点位,机器就可以自己插秧了”。除此之外,他用无人机撒农药和肥料进行农业植保,“我自己操作无人机,然后一个人帮忙充电,一个人帮忙配药,一天就可以搞定四五百亩的农田”,不同于以往的人工操作,张腾运用现代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效率。
这些年来,张腾的合作社投入资金400余万元,用来购买各类新机械,“可以说我们已经100%达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目前正在向智能化机械靠拢,总结起来就是:效率越来越高,人越来越省力”,张腾找到了一条发展农业的新路。
各类农业机械 浙江在线记者 田雨阳 摄
合作社也会把新的技术分享给周边的村民,在合作社大棚的旁边,有一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技能大师”,张清会进行水稻高产、高效种植的技术分享。在二楼的省级农民田间学校,专家每年会给村民培训农业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农业技能。尽管目前还没有成为“技能大师”,张腾希望以后能够为村子贡献更多力量,“用更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自己学到的知识带动老百姓增收。”一位村民提起张腾,赞不绝口,“他是我们县的种粮大户,小伙子很不错!”
除了机械化农业之外,张腾也在尝试生态农业,探索“稻鸭共养”“稻鳖共养”的模式。在40余亩“稻鸭”田里,鸭子吃掉害虫,产生的排泄物作为水稻天然的有机肥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这既提高了大米的品质,也使得鸭子的市场价高于一般水平,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目前,张腾的工作是给稻田灌水。因为夏季的高温干旱,合作社购买了4台水泵,每天24小时不间断抽水,为十月的秋收做准备。“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相比于往年,今年的收益应该会增加”,张腾满脸期待。在合作社的大棚里,烘干机、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整齐排列,稻谷成熟的时候它们将“大展身手”。他也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收获,和家乡共同成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