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征程新使命,迈步共同富裕,浙江的实践从未止步。记录泥土中生长起来的农民故事,描绘探索中清晰的共富轮廓。浙江在线将持续跟进全省各地在共同富裕方面的实践,真实记录产业从零起步的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提供案例参考和经验借鉴。
浙江在线11月26日讯(记者 翁宇君)一张木凳,一块定位板,一根红绳,经历一番指尖的游走穿插,寓意吉祥的中国结便被灵巧编就。从今年5月以来,行走于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可以发现不少村民的家中都增添了一抹红色,编织中国结成了许多村民增收的新路子。
当地村民编织中国结 图片源自金华市妇联
被轮椅困住的人生,正因中国结突围
11月25日下午,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一个助农直播创业大赛决赛舞台上,双溪乡村民李秋兰正全神贯注地编织着一个中国结。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PK中国结的编织技术,李秋兰紧张又兴奋。
创业大赛现场 图片源自金华市妇联
“这半年来,就是因为中国结,感觉生活变了很多!”下台后,李秋兰十分感慨。
李秋兰今年四十多岁,大家都爱称呼她“兰花姐”。17年前,一场车祸让她的丈夫阳哥一生都困在了轮椅之上。这些年来,兰花姐一个人照料老公,养育孩子,经营小店,经历了生活的各种苦辣酸甜。
兰花姐与阳哥 图片源自金华市妇联
今年7月起,金华市妇联发挥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作用,与磐安县妇联、双溪乡政府一起推广中国结项目,并在双溪乡建立“共富工坊”,三胎妈妈、小摊阿姨、花甲奶奶,学起这门手艺的人在乡里随处可见。
在“共富工坊”的带动下,兰花姐学会了编织中国结和直播带货。如今她一边编中国结,一边看店,生活似乎也被这抹红色点亮了。曾经无法工作赚钱的阳哥则成了兰花姐的好帮手,他用镜头记录妻子编织的点点滴滴,还帮着一起直播带货,家里的氛围也好了不少。“前天,我们在直播间卖出了第一个陌生订单。”李秋兰开心地说。
95后扎根乡村,从将信将疑到耐心守候
和李秋兰一样绽放笑脸的,还有双溪乡的许多村民。
“一开始我们大概两三个人先向东阳的老手艺人学习编织技术,然后回来教村民,刚参与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有疑虑。”“共富工坊”的一位95后负责人亓文娟是一位直播带货企业的员工,她直言在进村培训村民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不通方言,很多奶奶年纪也比较大,所以一开始很崩溃。”
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如今的态度坚定,亓文娟动容地表示中国结给村民们带来的改变是最好的催化剂。她提及,村里有位54岁的脑瘫恢复者陈兰菊,12年来从未体会过赚钱的滋味。“因为脑瘫后遗症造成了眼疾,她只能用手摸着编,刚开始一天只能编1个,现在可以编50个同心结。十几年来第一次赚到钱!”
陈兰菊 图片源自金华市妇联
据悉,通过驻村和一对一、一带多等培训方式,磐安县700多位村民被辐射带动加工中国结,实现了家门口的灵活就业。
共富探索迈出磐安,妇女解锁就业增收新路
那么为何是中国结?村民们的订单又从何而来?
浙江在线记者从金华市妇联了解到,其实村民们所编织的中国结,大多数都源自来料加工的订单需求。简单来说,订单企业会提供物料,村民只需要按照要求生产加工即可。
“来料加工是妇女灵活就业、中低收入群体增收、老弱残群体创造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金华市妇联三级调研员刘艾春介绍,原来,双溪乡75%以上的家庭靠茶叶增收,除采茶期外,每年有近10个月空闲期,群众对来料加工的意愿强烈。中国结加工门槛低、利润高、市场需求稳定,是来料加工的一个好选择。
订单层面,依托金华市妇联山海协作项目,当地与东阳市画水镇成功签约500万元中国结订单。“这些中国结撬动了一方百姓居家灵活就业的市场,也解锁了一条妇女等群体致富增收的新路子!”金华市妇联主席严小俊表示。
这样的探索正在不断走出双溪、走出磐安。据悉,目前,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已面向金华市内、省内山区26县和对口支援地区举办21期中国结技能培训。从旁听生到“土”师傅,磐安县窈川乡的珍姐15天内带动身边30人学习;丽水已举办5期中国结培训班,庆元县带动了300多名妇女;四川巴州5名学员将中国结编织技艺带回乡,带动160名妇女群众;在中国结培训班的基础上,近期,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建立了首个巾帼共富工坊……一条红绳正在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的美丽“致富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