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临平智能回收体系投用,可回收物“从投到用”全程可溯

字体:
—2025—
07/20
10:15:21
2025-07-20 10:15:21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徐华丰 记者 祝依凡

  浙江在线7月20日讯(通讯员 徐华丰 记者 祝依凡)近日,随着临平区首批300个再生资源回收设备全面投入使用,居民生活中的玻璃瓶、纸板箱、废旧金属等可回收物实现了精准投放与高效回收。这些被分类投放的再生资源究竟去向何方?又是如何“变废为宝”的?记者近日跟随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探访了临平区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全链条。

  昨日早上9点半,东湖街道锦畔云汀府小区居民冯金亮通过“扫脸”认证,将约3斤重的纸板箱投入小区再生资源回收设备的“纸张回收”箱体。投放完成,系统即时奖励他150个碳币积分(约合人民币1.5元)。“以前纸箱堆在家里占地方,现在随时投、随时有收益,环境也清爽了。”冯金亮说。一上午,陆续有小区居民将各类可回收物投入对应的箱体。

受访者供图

  约十点半,联运环境收运主管许斌的手机收到该小区“纸张回收”箱体的满溢报警。“系统显示箱内纸板重量已达98公斤。箱体自带压缩功能,承载量在80到130公斤之间。”许斌介绍道。他迅速赶到现场,取出压缩成块的纸板,绑上专属溯源码标签,装车运至附近的联运回收中转站。随后,标有“再生资源回收专用车”字样的密闭式货车将中转站的可回收物(包括废纸箱、饮料瓶等)集中装运,并在清扫现场后,直送临平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丽娜表示,这些智能回收设备集成了AI智能分析摄像、人脸识别、语音提示、满溢报警、称重积分及兑换等功能,实现了对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细分投放的全方位监管和全流程监控,确保了居民投放的准确性和源头可追溯性。

  在临平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满载可回收物的运输车络绎不绝。物料经过毛重过磅、刷卡登记、卸货、空车过磅出库等环节,所有操作步骤和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智平台。随后,各类可回收物进入不同的“卸货区”,开启“蜕变”之旅。

  “在这里,可回收物首先通过专业设施进行破袋和筛分预处理,然后进入智能化分选平台。”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再生资源总监汤卫恒介绍道,“核心分拣环节依托先进的光谱识别和AI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精细化的高速分拣,准确率高达98%,整体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200%。”分拣后的纯净物料,如塑料瓶、废纸板、废旧织物等,经由一体化打包机压缩成整齐的块状,最终被运送至下游再生利用企业。

受访者供图

  这些经过严格分拣打包的再生资源,将在下游企业获得新生。“例如,纸板被送至纸厂后,经过分解制成纸浆,再经消毒等工序,可重新生产出书本等纸张制品。玻璃瓶则会被熔炼,制成新的玻璃器皿。”汤卫恒举例说明。

  从前端的智能便捷投放,到中端的闭环高效运输,再到后端的科技精准分拣,临平区通过智能化操作与数字化管控,构建了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链条。这不仅大幅提升了回收分拣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更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深度融合(即“两网融合”),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打造了可复制、可持续的智能化闭环模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临平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随着临平区首批300个再生资源回收设备全面投入使用,居民生活中的玻璃瓶、纸板箱、废旧金属等可回收物实现了精准投放与高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