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4日讯(记者 孙婧宜)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向电影艺术家致以诚挚问候,对电影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回信在浙江广大电影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回信精神,共同为浙江乃至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懈努力。
傅斌星:投身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电影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傅斌星表示,回信如春风化雨,为新时代电影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傅斌星认为,文化自信是电影创作的根本。过去,华策创作、出品了电影《狂野时代》《刺客聂隐娘》等优秀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未来,华策将在《刺杀小说家2》《寻秦记》等作品中创新呈现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艺术源于生活”是傅斌星坚持的创作理念。华策一直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经常深入生活采风,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交流,收集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去年上映的《出走的决心》就因取材、呈现真实,引发强烈共鸣。目前,华策正筹备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力求带给观众更多思考与感动。
“华策集团作为影视行业的领军企业,要在文化传承、价值引领、国际传播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傅斌星表示,华策将积极投身于电影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资源优势,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傅立文:锚定航标,以创新突围助推浙江电影高质量发展
在浙江省文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之江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傅立文看来,总书记的回信明确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创作方向,为新时代电影事业守正创新、破局发展锚定了航标。
近年来,浙江电影事业交出了亮眼答卷:浙产电影数量稳居全国前列,国家级奖项获奖量跻身第一方阵,影视制作基地建设水平领跑全国,电影票房持续位居全国前三。
作为浙江电影产业主力军与省文投集团电影产业主平台,之江电影集团勇担使命,投资出品了一批如《流浪地球2》《我和我的父辈》《孤注一掷》《里斯本丸沉没》等“双效”聚焦的精品佳作,旗下时代院线票房重返全国前十。暑期,浙影时代·西湖文化广场店、M511未来影院等标杆项目更是成为文化消费新地标,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体验。
未来,之江电影集团将紧扣重大主题创作,推进《遥远的普若岗日》《下一个台风》等重点影片创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影院业态,强化产业协同效能。同时将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机遇,以“电影+科技”“电影+旅游”“电影+民生”“电影+消费”为引领,以推进建设“潮光影”智能体平台为抓手,创新探索“技术+场景+数据”三位一体化运营模式,助推浙江电影事业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张吃鱼:以文化自信为魂,扎根生活创精品
青年电影导演张吃鱼对回信中的 “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最有感触。他认为,在电影行业快速变化的当下,总书记的回信,使电影人不至于在市场和流量中迷失方向。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生活与表达的信任,电影人应相信中国故事的价值。‘扎根生活’则要求电影人真正走到人群中,走进现实里,了解人民心声,否则电影将沦为虚浮之作。”
张吃鱼的作品《独行月球》,讲述了普通人在绝境中扛起责任的故事,人物带有强烈的“中国式倔强”,这便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对于总书记提到的“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张吃鱼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电影不仅要拍“漂亮”、讲“好看”,更要表达出真实情感与时代精神。
张吃鱼相信电影是一门关于“回馈”的艺术,应在时间与人民之间架起桥梁。未来,他将怀着对电影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敬意,牢记回信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一步一脚印,走出属于中国电影的新道路。
王安宇:从生活实践中汲取养分,让表演有厚度更有温度
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青年演员王安宇深受启发,尤其对“扎根生活沃土”这句话感触颇深。
“回顾前辈艺术家塑造的经典角色,无一不是从真实生活中汲取养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演员应当在人间烟火中捕捉生活的脉动,从市井街巷中感知真实的情感和故事。”王安宇说,只有真正读懂人民,理解生活,才能使作品既有艺术的厚度,又有直抵人心的温度。
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的高度肯定,更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王安宇表示:未来,我会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在表演道路上踏实前行。一方面,潜心钻研专业,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另一方面,注重自身修养,努力通过作品和行动传递积极能量。希望能在前辈们的指引下,与同行们一起,为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炼:文化自信源自表达,构建中国影视“技术话语权”
作为一名长期深耕影视创作与技术融合的从业者,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博采传媒CEO李炼深受鼓舞。
自2017年起,李炼便带领博采团队前瞻性地布局虚拟制片领域,从资产搭建、系统设计做起,逐步打通剧本预演、拍摄调度、后期合成的全流程。今年,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在湖州德清正式落成,不仅拥有领先的软硬件设施,更有自主研发团队,已完成百余项目拍摄、千余分钟预演,具备大规模、多项目投产条件。
面对快速迭代的影视技术变革浪潮,李炼对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有着独到见解:“文化自信源自表达。我们不仅要让创作扎根现实沃土,更要通过技术进步打破好莱坞垄断,构建中国影视全流程系统,掌握‘技术话语权’。”
展望未来,李炼表示,将持续深耕内容与AI技术的融合创新,不断优化平台能力,推动国产虚拟制片核心系统向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也将加强与高校、创作团队的开放协作,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新表达的空间,共同拓展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纵深。
刘智海:以“诗性美学”为根基,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刘智海对总书记强调的“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深有共鸣。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电影,不应只是热搜与票房的产物,而应在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留存。
刘智海的导演创作中,始终坚持以现实为本,以诗性为形,无论是《云霄之上》中对红军士兵命运的凝视,还是《出发》中对青年毛泽东精神世界的追寻,都试图在山水与人心之间建立起连接时代精神的影像桥梁。
同时,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以电影创作推动人才培养,特别强调学生回到生活现场、文化土壤与传统文脉之中,从中提炼出属于中国、属于本土的影像语言。通过与政府、平台、制片公司共建电影人才培养与实践基地,电影学院将学生直接推入创作一线,与产业深度互动。
作为高校电影教育者,刘智海更致力于以“诗性美学”为根基,构建人才培养、原创孵化与国际对话的平台,让中国故事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走向世界。“我们愿以生活为桨,以传统为帆,与时代同行,创作出更多抒发人民心声、传递精神力量的精品佳作,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电影人的一份力量。”刘智海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