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桥”轮正在夜间作业 图源:浙江海港
浙江在线9月23日讯(记者 祝依凡 通讯员 胡锦渠 夏熵)9月23日凌晨,在宁波舟山港,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简称“中欧北极快航”)正式开通。
作为“冰上丝绸之路”核心承载通道之一,中欧北极快航所经的北极东北航道,是连接东亚与欧洲的新兴国际航运线路,对优化全球供应链、促进沿线经贸合作具有重要价值。
凌晨4:30,在宁波舟山港北一集司7号泊位,一声鸣笛后,“伊斯坦布尔桥”轮带着4000余个装着跨境电商包裹及储能柜、动力电池“新三样”等产品的标箱驶出泊位,开始“极地之旅”。这艘巨轮将沿着航道一路北上,穿过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的白令海峡,驶过寒冷的北冰洋,18天后抵达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船上装载的高附加值货物则将精准衔接欧洲圣诞季的备货高峰。
据宁波海关统计,欧盟目前是宁波口岸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宁波口岸对欧盟进出口总值达3307.4亿元,同比增长12%,约占宁波口岸进出口总值比重18%。
中欧两地的贸易往来一直十分密切。两千多年前,一支支驼队从长安出发,穿过草原沙漠,走出了一条闻名中外的“陆上丝绸之路”;此后,一艘艘航船在泉州启程,冲破惊涛骇浪,闯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穿越极寒之地的“冰上丝绸之路”悄然成形。从陆上、海上再到冰上,自此,中欧供应链有了“第三通道”。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格局扭曲,物流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也层出不穷。
2017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俄高层互访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冰上丝绸之路”,指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发布,明确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在此之前,中欧两地已有成熟的航道,为何还要提出建设“冰上丝路”?一个关键优势在于它可以大大缩短航程。
从时效性来看,此次开通的“中欧北极快航”宁波舟山港至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的直通段只需要18天,对比中欧班列的“25天+”、苏伊士运河航线的“40天+”,以及目前因红海危机绕道非洲好望角的航线“50天+”时效,运输效率在国际贸易中极具竞争力。这意味着,通过北极航道,某些航段的航运时间和成本将大幅下降。
同时,航线所经区域政治经济形势相对稳定,减少了海盗和拥堵以及战争波及风险隐患,提升了航运公司船队航行的安全系数,打通冰上丝绸之路,确保中欧供应链第三通道安全。
不过,早些年由于北极航道途经极寒地带,常常无法通行,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只有少数船舶通过该航道。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北极通航条件持续改善,商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我们从设备、人员以及对当地环境做了很多研究,充分了解这个航道,对通信中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海杰航运(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晓斌介绍,当下该航线的海况温度非常适合热敏货物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商品运输,也就是“新三样”的产品出口。而且整个北极几乎处在无风状态,对比走印度洋以及好望角的恶劣天气,货物会受到更少的碰撞撞击。
“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在场的货主企业乐开了花。思格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采购经理周楚婧告诉记者,本次出口的是户用储能设备,货值大约30万美金一个集装箱,通过荷兰销往欧洲各地:“这个产品的航程段时效好,对整个营销链路有很大帮助,也为我们企业提供了时效更快、风险更可控的物流解决方案。”
从碳排放来看,因航程缩短,该航线的碳排放较苏伊士航线减少30%,较好望角航线减少50%,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有着积极意义。
记者了解到,此次首航的“伊斯坦布尔桥”轮前舱位全部订罄,预计于10月10日抵英国弗利克斯托港。这是继宁波舟山港2024年底开通至德国威廉港的26天“中欧快航”后,再创中欧快航时效新纪录。
今年,北极航道通航期将于10月结束,李晓斌介绍,从长期来看,公司计划于2026年投入更多的冰区加强船舶运力,初步实现夏季通航区间7-11月的固定航线布置(周班或者双周班),并且在通行的实践基础上,完善新造冰区加强型船舶的规范和设计,通过冰区加强集装箱船队的建设,努力实现中欧北极航线全年通航的规划。
此次快航的开通,也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在全球航线网络上的“最后一块拼图”正式补齐。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到北冰洋,宁波舟山港全面贯通全球主要通航大洋,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悠悠驼铃到钢铁巨轮,丝路的篇章还在越写越鲜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