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央媒看浙江 正文

浙江美术馆:找寻美术馆独特之“美”

字体:
—2022—
10/10
19:27:46
2022-10-10 19:27:4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江南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经由水印木刻艺术再现,画卷上充盈着氤氲烟水之气。“流淌”,不仅是画作的内容,也是长卷展出的外在形态。展厅里,几组特制的波浪形展架次第排开,远远看去,几幅长卷交相呼应,恰似连绵起伏的水波,也正契合千年古运河的自然景象和文化意象。

  这是正在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举行的“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一个场景。该馆这一展览自今年8月11日开展以来,在疫情限流情况下,几乎每天都接近或达到参观人数上限,国庆假日期间更是参观者众。展览将持续到10月11日,两个月来约有近20万人次参观。参观者徜徉于展厅,或伫立观赏,或临摹,或留影。也有观众不由地感叹:“原来画展可以这么‘玩’,原来美术馆可以这么‘美’。”

  贯通中国风气韵

  杭州西湖南线万松岭下,一片青灰色的坡顶建筑,依着山势起伏错落,与天光水色相映照。

  要在西湖边上建设一座具有“中国风”的一流美术馆,把西湖的自然景致与美术馆的人文韵味和谐地融为一体,融汇时代气息、中国气质。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2009年正式开馆的浙江美术馆,不光建筑风格带着浓浓的中国特色,近些年来也持续探索在展览内涵上彰显中国气质、浙江精神,以此贯通文化气韵魂魄。

default (1).jpg?x-oss-process=style/w10

  若论建馆历史,浙江美术馆向公众开放不过十余年,与众多“老字号”美术馆相比实属“小字辈”。但正是在这十余年间,浙江美术馆扎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人文自然环境的“土壤”,精心策划品牌展览,积极引进高品质艺术,建构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典藏体系、学术研究体系,逐步“生长”成为国内一流美术馆,2015年入选国家重点美术馆。

  什么是浙江美术馆的独特之处?“中国风”成为解读的一个关键词。

  体现中国语境、讲好浙江故事,进而激活美术、美感、美育的当代价值。这些逐渐融入了浙江美术馆的文化自觉。

  从2016年开始,浙江美术馆探索推出自主策划的“东方智慧”系列品牌展览项目,将研究保护、阐扬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核心内容,持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艺术视觉展示机制中的创新、创造成果。

  从2016年的“湖山胜概——西湖主题水印版画展”、2018年的“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2019年的“纸上谈缤——中华纸文化当代艺术展”、2020年的“山海新经——中华神话元典当代艺术展”,直到今年8月刚刚开幕的“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以及即将启动的“说文解字——中华汉字文化当代艺术展”,都在不断尝试传递“中国风”的气韵之美,也给观者提供了视觉欣赏、文化思考的丰富空间,近年来已受邀赴中国香港、日本、德国、捷克、意大利等地巡展。

  呈现美术馆之美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走进“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的展厅,观众会注意到,展览分“天时”“地利”“水德”“人和”四个版块,每个部分都以古诗名句开篇,透出一种诗意的基调。

  什么是区别于博物馆体系的“美术馆”的独特之处?诗性之美成为浙江美术馆试图表达的一个方向。

  “博物馆思维是理性的、严谨的,就好比是一本历史书,需要把史料、论证等挖掘出来;而美术馆更应该像一本文学书,像一首诗歌,它是一个有温度的,立足于今天、立足于文化再生产的概念。”以“历史书”和“文学书”作喻,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有这样一番思考和体认。

  策展团队表示,如果以博物馆的逻辑来讲大运河,势必要呈现严密、理性的素材文献,展示和还原历史物件,还原时代文明和历史文化,而此次的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则有意识地探索更加诗性的、灵动的、写意的展陈形式和艺术表达。

default.jpg?x-oss-process=style/w10

  这一展览涉及的艺术形式非常多元。围绕“大运河”这个核心文化意象,共组织、邀请了60余位优秀艺术家进行专题艺术创作,80多件参展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水印、水彩、油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媒介。

  诗意之美,来自原创性的、带着情感温度的作品与展陈。比如,借鉴传统的“长卷”形式,对当代大运河景观进行艺术性描绘,从题材、媒介和理念上进行艺术创新。“再长卷”的探索,既有龚鹏程《运河赋》、林海钟《汴河桃源图》等传统“书画长卷”,有方利民《运河记事》、陈琦《生成与弥散》等“版画长卷”,也有胡晓阳团队《运河影像志》、傅冬霆《诗流图》等“影像长卷”。

  诗意之美,也源自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交融碰撞。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运河生长》,利用数字地图采集了大运河沿岸的数据,融合中国画特点,通过数字化手段生成特殊的山水画卷。

  诗意之美,更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体验。展览打破了以往美术作品单一的架上、墙上展示模式,“让观众进入展厅后可以感受到运河写意的气息和语境,并唤起他们对运河历史、运河文化的情感共鸣”。特别是暑期观展高峰,展厅里处处可见席地而坐、安静临摹画作的学生,精心选择服装与姿态、与艺术作品同框留影的青年。美术馆让观众有了沉浸式的特殊观展体验,也为青少年提供了难得的美育教育现场课堂。

  探寻可持续之路

  如果说“诗性的表达”是浙江美术馆尝试探索的方法论,那么“公众的共情”则是念兹在兹的出发点和立意处,不断探寻一条适合中国观众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美术馆发展之路,一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化服务之路。

  浙江美术馆提出,要构建一个“有机美术馆”,让“发展融合力”“内生驱动力”和“学术引领力”这三者相融共生,成为美术馆“有机性”的不竭源泉。

  这种“有机性”,在展览策划、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得以体现。

  浙江美术馆的展览策划确立了六大展览体系,即学术研究探索系列、中国传统经典系列、典藏精品活化系列、现代艺术综合系列、百年浙江传承系列、世界美术引鉴系列,要使美术馆成为吸引各个年龄层的综合性场馆。

  从公共教育方面来说,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也是传播美的公共大课堂。浙江美术馆近年来策划了“百校百师:美术教师支持计划”,向公众开放“美术馆藏品数字共享平台”等,布局公共美术教育网络,开拓文化惠民新领域,为“精神共富”做出贡献。

  在对外交流方面,不仅“引进来”,更倡导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浙江篇章,把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基因通过当代转换推介到世界舞台。

  在恢复与重塑、传统和创新、学术与普及、个性与公众之间中找到平衡,美术馆发展之路定会走得稳健而长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美术馆;美术馆;大运河;中国风责任编辑:谈佳轶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