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位紧张导致的车辆停放乱象在一次次村务听证会后妥善解决;
村里的工程建设进度及费用情况扫一扫“监督一点通”便清清楚楚;
村民生产生活遇到的法律问题在村里有“法律顾问”咨询解答;
……
在浙江宁波,村舍邻里田间地头的事儿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法可依。《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一年多来,促进乡村法治建设方面作用彰显,推动形成了一批既有开拓创新意义又有宁波辨识度的建设成果,为全国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宁波样板。
村级权力具体明确
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如何界定、怎么约束?村级“微腐败”怎么防?这都是长久以来乡村治理的痛点、难点。
多年前,宁海县收集和汇总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事项60余项(其中涉及村级集体管理40余项,便民服务20余项),专题研究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事项,出台《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明确“清单之外再无权力”。这个全国首创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使村干部做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老百姓对村里的各项决定心中有数。
“村务公开透明之后,村民对村委工作的认同感大大提升,对村领导的信任感也大大增强。”宁海县下畈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对清单推行后给村庄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特别是去年宁海县被列为中纪委“监督一点通”全国试点单位,应用正式上线后,村民反映问题的渠道越发畅通,直接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及时反映并在规定日期内得到答复和落实。
村务公开门儿清,村里的大事小事还要一同商量着办。
在象山县,10余年的发展,“村民说事”传统已深入骨髓,“众人的事众人商量”也成了乡村生活的日常。
事情说完了,只是基础。象山县将“村官说法”等法治化实践措施纳入“村民说事”,“村官说法”中的“尊、学、守、用、评”与“村民说事”中的“说、议、办、评”全流程闭环运行机制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
葛聪敏是象山县旭拱岙村党支部书记,有着10多年的治村经历,说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可谓滔滔不绝。在他讲述的精彩故事里,旭拱岙村从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到浙江省特色精品村,依靠的便是以“村民说事”为载体,制定村庄治理、美丽乡村建设8项规则,创新推行村民诚信指数考评,构建农村基层“守信治理”新模式。
这些治村经验和做法,都可以在《条例》中寻得印迹。《条例》将宁波各地探索的法治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立法形式固化,对村务公开、村民说事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都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法治生活别有风味
走进位于镇海区九龙湖街道的法治农家院,小院里随处可见宪法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小灯笼在风中摇曳,六角凉亭里的法治谜题小故事让游客不禁驻足,猜不出谜底还可通过扫二维码获取答案。背靠九龙山,溪水潺潺,法治元素满满,法治农家院成为九龙湖风景区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农家院的老板是村里第一批“法律明白人”,在他看来,法律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小院升级为法治农家院后,游客下山歇歇脚的同时还能学习法律,可谓是一举多得。
“法律明白人”也是村民的身边人,与村民生活、劳作在一起,不仅与村民有感情纽带维系,还熟悉村里的事务和村民的情况,了解村民的需求,明晰纠纷的实质,更容易取得各方信任。他们发挥人民调解职能,把一些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到化解纠纷不出村。而对于需要“出村”通过政府部门解决的问题,“法律明白人”也能给村民指个明道儿,帮村民与维权部门取得联系。
无论是“法律明白人”还是“法治带头人”,他们都是乡村法治生活的领军人。《条例》的实施为他们增强了信心。
《条例》提到将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组织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宣传、展演,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改造,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街区等法治宣传阵地。
这不,最近余姚市司法局临山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就在傍晚背上法治灯箱,穿梭在乡间的小路上、田坎上,把法言法语转换成“土言土语”,围绕《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向村民宣传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理念。
在家学法、出门守法、遇事儿找法的乡村法治生活在宁波各地蔚然成风。
数据跑腿掌上治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听证会,就个别村民随意养殖鸡鸭等家畜引发环境、邻里问题事项进行听证……”近日,在鄞州区云龙镇冠英村二楼会议室里,一场村务听证会正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听证会上,有村民提出养鸡养鸭影响村容村貌简直是给村里建设“开倒车”;有的村民则认为养殖家畜只要是圈养且数量合理也没什么关系。村民代表、村干部、农办工作人员、人大评议团各抒己见,最终结合线上线下的投票情况针对养殖家畜的数量进行约定。
这样的线上听证会给冠英村不少大事小事的解决提供了优化方案。自2020年9月起,云龙镇就以冠英村为试点,全力打造“掌上智村”平台。该项目在宁波市推广后升级为“掌上治村”平台。
“掌上治村”平台开通了村民问政、村务听证、庭院议事等功能版块,通过线上听、线上议,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依托“掌上治村”平台,村里可开展“庭院议事-村民问政-村务听证”云说事活动,拓展群众参与自治空间,将村民与村集体决策之间的矛盾纳入线上村务听证范围,线上听证会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全程进行直播,村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投票、评论发表意见。
议事之后,围绕农村群众关切的治安、卫生、医疗等问题,依托平台预约相关职能部门,面向群众一事一议、立行立改。
此外,“掌上治村”平台融入了合法性审查和公共法律服务功能。通过整合法律资源,村民通过平台就可以“问律师”“办公证”“找调解”“寻鉴定”“做保险”,让数据多跑腿,实现群众少跑腿。
“掌上治村”是《条例》要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条例》第八条提出,应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涉及乡村事项的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完善乡村网格化管理中的基础信息采集、隐患排查处置和联系服务群众等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效果。
如今,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在宁波渐成常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