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良渚校区日前正式启用
浙江在线9月15日讯 2021年秋季开学,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正式启用。良渚校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永和设计。校区占地483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紧临良渚文化村和地铁2号线良渚站。
1928年春天,杭州孤山南麓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创建,93年过去了,中国美术学院秉承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文脉,由孤山脚下生发,到如今遍布全城:南山、象山、良渚、湘湖四大校区,将分布于杭州的中心、西南、东北和东南地带。
近百年间,杭州与中国美术学院生长在同一片土壤之上,作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座城市如何孕育、滋养这所美术学院?这所美术学院,又是如何反哺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驱动力?
让我们来看看这四大校区的建成、成长,是如何与杭州这座城市交融的吧——
近观:良渚校区
城市与山水的对峙
2017年夏天,中国美院良渚校区的总建筑设计师张永和先生第一次向美院方作建筑方案汇报。开场发言致谢,张先生并没有感谢学校选择由他来造房子,而是“感谢给了我一次改变中国设计教育的机会。”
作为建筑师,张先生在设计良渚校区时获得了更大的权限,良渚校区围绕“生活即教育、学院即社区”的思想进行设计建造。
相比象山校区,良渚校区在确定建设时,就已经从教学规划上,布局了学校与周边城市的文化融合。
在良渚校区正式启动时,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教授作了一个比对,他把象山的建造,比作一个夜港,“多少船舶泊在一起,从四面聚望青山。”
“但是良渚的建造,本身就如一片航船,从船体四望,在向西的群山中,在向东的巨城中,我们看到一种永恒的对峙:城市与山水的对峙,更是时代变化与守常的对峙。”
回望:南山校区
自然美再加上人造美
1920年代末,正是北伐进行中,蔡元培先生提议创办国立艺术院。
有人以为在这紧张的时候,不必马上设立艺术院。
蔡先生说,革命主要目的,不纯在打倒军阀,抵御外人的侵略,而在三民主义的积极建设起来。“三民主义,无非为民生而设……但文化与物质生活之改造同时重要。”
为什么国立艺术院选址在杭州西湖边?
蔡先生说,他考察过远道来西湖最多的人群,是来“游览和烧香”的。
“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西湖既有自然美,必定要再加上人造美,才能完全满足人的爱美欲望。所以要在此地设立艺术院。”他说。
享用:象山校区
转塘被艺术改变
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转塘建成。14年来,艺术改变这个小镇的速度,让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感受深刻。
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当年中国美院艺考期间,4天时间有5.5万人挤爆转塘。
因为美院的存在,甚至影响了转塘楼盘的整体风格。有人说,在之江转塘板块,几乎找不到像“××豪园”、“××御府”名字的楼盘,取而代之的是“岭上”、“九树”、“沐桥”这样山水味十足的名字。
丁杨(化名)是土生土长的转塘人。丁杨说,自己读大学的时候,聚会就是跟朋友钻进网吧,打几个小时游戏。这几年,同学们来参加聚会,微信上都会开玩笑地问,“要不去XXX看个展览?”
展望:湘湖校区
市民是可以走进来的
如果说良渚校区是进行时,那烟雨长菁丝的湘湖校区,则代表了中国美院未来的布局。
在2021年9月3日举行的萧山区文化大会上,萧山区发布了“十大文化设施项目”,其中,就包含了中国美院湘湖校区。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西湖边创立了国立艺术院,同一年,陶行知在湘湖畔创立了湘湖师范。这两所学校,都是新文化后期的产物,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去培育、去塑造“完人”。
所以,中国美院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未来湘湖校区的部分校园,是对社会开放的,市民可以走进来,“其实是大概念上的一个‘社会美育’,跟蔡先生、陶先生的理想也完全契合。”中国美院副院长韩绪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