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2021年09月30日 08:21:4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陆遥

  浙江在线9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遥)文润之江,再绘蓝图。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铸魂塑形赋能。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怎么建?浙江又该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相匹配的新时代文化高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围绕“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

  记者:省委高规格召开文化工作会议,近日又以《意见》的形式,就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重大举措背后蕴含着文化工作怎样的发展脉络与历史意义?

  来颖杰:时隔十年之后,省委再次召开高规格的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意见》,系统性谋划和部署新时代浙江文化建设。这是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阶段,省委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擘画,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必将载入新时代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史册。之所以这么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是省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夺目,取决于很多因素,最根本的还是人的因素,确切地说,是文化的因素在产生深刻的影响。浙江文化是引领和推动浙江发展的最深层次原因”。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谋划和直接推动下,2003年7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纳入“八八战略”大布局中予以谋划和部署。2005年7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浙江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仍然十分关心浙江文化建设,2015年5月,他考察浙江时强调,浙江历史文化丰厚,历史上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只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省委以对标看齐、走在前列的政治担当,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转化为实际行动,一以贯之地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谋好新时代浙江文化建设新篇。

  第二,这是省委整体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协调发展。袁家军书记强调,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要注重以文化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铸魂塑形赋能,把文化建设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加以系统谋划。正是这样,省委鲜明提出实施文化先行发展战略,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推进文化先行,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可以说,这是文化建设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念上的重大创新,思路上的重大突破,打开了文化发展的新空间。

  第三,这是省委坚定高度文化自信,努力创造浙江文化发展新的高峰。浙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极具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标志性的地区。从史前文明到近代以来,浙江文化弦歌不绝,出现过数次繁荣发展的高峰。大家都知道,像以良渚文化“五千年文明圣地”为主体的史前文化高峰,南宋定都杭州后高度繁荣的宋韵文化,到了明清以后浙江已成为全国无可争议的财赋命脉和文化重镇。在这片土地上,绵延数千年,浙江文化宛如钱塘江水,藏珍纳景,激波扬涛,蔚为大观。省委自觉担负赓续中华文脉的时代使命,从厚重的文化传承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一步彰显浙江文化在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启明星”地位。

  第四,这是省委洞察文化发展规律,勇立文明进步的潮头。历史表明,人类社会的每次大变革、大跨越,都将孕育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从社会发展规律看,每一个强国的中兴崛起,文化总是发挥着先声引领的作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以中华文化复兴为支撑。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省委敏锐把握文化发展大势,不断开辟文化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率先探索文化强国建设浙江方案。

  记者:《意见》中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基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提出的?

  来颖杰:《意见》提出,围绕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理论立魂、精神立德、人文立身、四治立信、精品立世、数智立新、融合立业、改革立制等“八项举措”,实施百年理论创新研究工程、百亿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百家文化名企创优工程、百张文化金名片打造工程、百名文化大家引育工程等“六百工程”,也就是文化建设“186行动”。按照这样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到2025年和2035年分阶段文化发展目标。具体来讲,体现了四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聚焦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所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浙江理应在加快建成文化强省上闯关探路。《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强省,努力成为传承中华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生力军和排头兵;到2035年,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省域典范。这样的目标,既充分考虑浙江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又体现了先行示范的定位要求。

  二是聚焦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新格局的浙江所能。文化不仅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意见》提出,到2025年,浙江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社会文明新风尚更加鲜明,人文精神凝聚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软硬齐驱、形神兼备的文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进而,在更高层次上以文化创新推动思想进步、以文明提升推动社会进步、以文化力量引领社会变革,让文化成为浙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鲜明优势。

  三是聚焦实现文化共富精神富有的群众所盼。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文化共富成为反映富裕程度的重要方面,精神富有成为衡量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意见》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意见》着重在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氛围营造等群众感受最直接的方面,设置了具体指标。比如,到2025年,“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覆盖率达100%,文明好习惯养成实现率达90%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率达100%,等等。到2035年,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浙江的精神之美、人文之美、风尚之美。

  四是聚焦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未来所向。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是在高原之上攀高峰、先行之中当先锋。《意见》强调,要加快打造思想理论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明和谐高地、文艺精品高地、文化创新高地这5个高地,进一步展现浙江“红色根脉”守护传承、思想力量充分彰显的新气象,人文精神标识鲜明、人民精神昂扬奋进的新气象,崇尚美美与共、自信开放包容的新气象,流派高峰涌现、创造活力充沛的新气象,文化引领驱动、形神融合兼备的新气象,使文化成为“重要窗口”的闪亮窗眼。

  记者: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浙江有哪些现实优势和基础?

  来颖杰:进入新时代新阶段,我省文化建设已经到了积厚成势、蓄力跃升的关键时期,有基础、有条件更进一步,把浙江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从现实基础看,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建设文化大省、文化浙江,持续写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这篇大文章。党的创新理论铸魂溯源走心工程不断深化,创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系列成果产生重大影响;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深入实施,形成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等一批重大成果;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首个“满堂红”省份,“最美浙江人”名片越来越响亮;浙江美术馆、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自然博物院、小百花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先后建成,之江文化中心、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建设正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即将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成为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外交风云》《鸡毛飞上天》《在远方》《王阳明》等一批影视作品产生广泛影响;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文艺院团改革、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文旅融合改革、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等重大改革率先破题;四条诗路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浙江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具备了推进新一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基础。

  从资源禀赋看,浙江是人类文明之光最早照耀到的地方,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历史上,“浙学”思想繁荣昌盛,文学艺术独领风骚,人文精神独树一帜,孕育了众多高山仰止的文艺巨匠,诞生了大批千古流芳的旷世巨作。同时,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改革发展的实践无比精彩,全省人民的创新创造无比丰富,应该不断产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生动实践的“大书”“大剧”“大作”,创作新时代的“东方红”“采茶舞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从发展条件看,浙江文化建设具备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坚实支撑。全省人民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浙江文化有着浓郁的经济脉息,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对文化创造满怀激情和期待;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文化建设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省数字化改革正撬动全方位、深层次的社会变革,给文化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带来重塑性影响。特别是省委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全省文化文艺工作者倍受鼓舞,文化创新创造热情更加高涨。

  记者: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中,我省确定大力推进“八项举措”,实施“六百工程”,这与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

  来颖杰:文化工作既担负着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大任务,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八项举措”,实施“六百工程”,都是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场景来展开和推进的。可以从五个维度来把握:

  思想理念是引领,文化的使命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观。加强思想理念上的引领,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观,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意见》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重大问题,加强示范区建设的思想引领,引导人们树立“创新致富、勤劳致富、先富帮后富”“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创共建”“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的理念,正确认识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以正确的共同富裕观引领示范区建设。

  理论阐释是支撑,用高质量理论成果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共同富裕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螺旋发展过程,需要我们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以理论赋能提升实践效能。《意见》提出,推进“理论立魂,打造思想大省”,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百年理论创新研究工程”,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加快构建智库大成集智体系,建设省级理论研共体,打造理论研究智库矩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的理论体系,为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人的素质是核心,以人的现代化筑牢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意见》提出,推进“精神立德,打造精神富省”“人文立身,打造最美之省”“四治立信,打造诚信之省”,坚持用人文精神激发全省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丰厚精神滋养、昂扬精神面貌、鲜明精神标识。实施全域文明创建行动计划,培育“浙江有礼”省域品牌,让每个浙江人成为文明代言人。通过从文化到化人,激励全省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汇聚示范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品质是基础,通过更加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共同富裕的成色。共同富裕既要有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也要有高品质的文化生活。特别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跃迁。《意见》提出,推进“精品立世,打造文艺原创强省”,实施文化文艺创作攀峰计划,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回馈人民;推进“数智立新,打造数字文化强省”,建好用好文化领域数字化场景应用,打造国家级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提升文化生产服务效能。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试点省建设,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实施“百家文化名企创优工程”,丰富多元化、高品质文化供给,让老百姓享受优质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形象是标识,打造文化品牌彰显共同富裕的辨识度。文化兴盛既要有高贵的灵魂,也要有亮丽的外表。《意见》提出,推进“融合立业,打造现代传播强省”,构建新型传播平台集群,建设系统展示窗口形象网上传播“观景台”,打造国际化区域传播中心。实施“百亿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之江文化中心、浙江社科中心,筹建电影学院,统筹都市区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文化会客厅”工程,提升浙江文化整体形象。实施“百张文化金名片打造工程”,“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10个以上代表国家形象、体现东方智慧的文化标识,充分彰显示范区建设的精神高度、人文温度、历史厚度。

  记者:《意见》谋划了许多文化领域面向未来、独具韵味、彰显浙江辨识度的创新亮点和重点举措,能否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来颖杰: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必须找准抓实牵一发动全身的项目举措。《意见》坚持立足实际、聚焦需求、面向未来、适当超前的原则,谋划了一批大改革、大项目、大工程、大平台,引领性强、含金量高,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文化建设的大手笔。

  在重大改革方面,《意见》把改革争先、再创优势,作为推进文化先行的关键一招,谋划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项目。比如,关于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意见》提出,深化以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特殊管理股改革试点,建立重大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关于文艺院团改革,《意见》提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健全扶持优秀剧本创作和促进剧目生产表演的长效机制、鼓励演职人员多演出的激励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剧场运营机制、双效统一的国有文艺院团评价机制。关于媒体融合改革,《意见》提出,按照“主力军全面进入主战场”要求,加快推进省级媒体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市级媒体融合改革,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质增效,打造一体化融媒传播省级云平台。关于人才引进改革,《意见》提出,建立紧缺急需和拔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制度。

  在重大项目方面,《意见》立足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魅力的人文气质,谋划了一系列重大平台抓手,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特别是两个项目,各方面尤为关注:一个是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这是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想办的大事。《意见》提出,要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大众、面向现代化的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另一个是高水平规划建设之江艺术长廊。这是提升浙江艺术形象和艺术气息的重大举措,也是文化建设的内核所在,重点是把散落在之江两岸的艺术明珠串起来,串珠成链、组团打造。《意见》对艺术长廊给予明确定位,就是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时代特色、中国气派的历史文化集群、艺术创作高地、艺术教育中心、艺术交流平台、艺术生活社区,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相呼应,形成科学与艺术在浙江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可以预见,未来的浙江必将是艺术的高地。

  在投入保障方面,《意见》着眼于文化发展的任务需求,制定了文化建设投入的突破性政策举措。比如,《意见》明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地应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意见》提出,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保障,落实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推动设立媒体融合发展产业基金。《意见》提出,加强国有文艺院团财政保障,适当提高非遗传承、公益演出、农村电影放映等政府购买、活动补贴、专项补助经费标准。《意见》特别提出,省级有关宣传文化转移支付资金,要加大对26县倾斜力度,推动文化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统筹协调发展。

  在激励扶持方面,《意见》对标世界一流、国内一流,系统性谋划文化建设的扶持激励机制,不少方面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在表彰奖励上,《意见》明确,设立“之江潮”杯文化大奖,分设金、银、铜等奖项,每两年评一次,对为浙江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中,增加文化工作者名额,真正做到政治上信任、思想上重视、情感上关爱。在创作扶持上,《意见》提出,设立多层次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建立以绩效结果为导向的基金管理机制,艺术发展基金随着文艺成果绩效扩大,实现重大文艺精品创作扶持标准走在全国前列。在政策激励上,创新文化事业单位扶持激励政策,加大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与传媒集团发展相适应的工资决定机制,优化完善社科研究经费管理,提升科研经费间接费用比例,等等。这些政策制定与落地,一定能有效促进浙江形成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涌流、各类文化艺术创新资源活力迸发的文化氛围。

标签: 浙江;文化 责任编辑: 庞舒青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