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记者 沈吟 通讯员 贺芳琪 赵虎)步出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重量级奖项,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新昌研究院)院长、党支部书记胡旭东倍感欣慰。前不久,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由胡旭东领衔完成的“高性能无缝纬编智能装备创制及产业化”项目榜上有名。
为了这个项目,胡旭东和团队倾注了多年心血。如今,该项目成果已在新昌纺织龙头企业推广应用。数据显示,无缝纬编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等产品近3年新增产值19.1亿元。
胡旭东教书育人40载,也和纺织机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20多年前,国内纺织机械还全靠进口,胡旭东立志开发核心技术,培育好人才,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这10余年来,他更是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每周奔波在杭州与新昌之间,自驾里程超20万公里。
2005年,胡旭东受浙江日发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之邀,第一次来到新昌考察。“当时我们共同承担一个国家级项目,我偶尔过来对接。”随着项目推进,胡旭东对新昌的了解逐渐加深。后来,他得知新昌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当地企业对科技的需求又非常强烈。助力县域科技创新,高校大有可为!就这样,他选择在新昌扎根。
从帮助一家企业到惠及更多中小企业,2014年,胡旭东又牵头成立了新昌研究院,更好发挥团队优势、集智攻关。“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是我们的强项。”胡旭东带领团队从小项目、小创新做起,用坚持、专业、服务赢得信任,逐渐打开局面。目前,新昌研究院已与当地180余家纺织机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新昌研究院刚成立就建立了党支部,注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我是一名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的基层党员,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特长奉献社会,看到大企业越来越好,小企业越做越强,很有成就感。”胡旭东说。
作为党支部书记,胡旭东坚持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全面融入党建工作,带领党支部创新探索“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昌模式”。支部党员和上百位高校师生扎根新昌,为100余家企业破解难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支部把研究生培养与党性教育、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一组研究生对接一家企业、一名学生攻坚一项技术,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打实的历练中,学生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家国情怀进一步得到涵养。如今,新昌研究院已经培养出187名研究生,学生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6项。
这些年,校企间的合作也愈发紧密。前年底,浙江天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新昌成立,专注于帮助传统行业尤其是传统纺织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而来自浙江理工大学专业人才队伍的助力,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的发展信心。
虽然已到了退休的年纪,但胡旭东没有停下脚步。最近,他还在筹建智能纺机创新联合体,准备为纺织机械再安上“智慧大脑”。
“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将继续践行新时代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多做一点是一点,扎根企业解难题,守好根脉育新人!”胡旭东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